2014年假日安排引热议 “除夕是隐性福利”被吐槽

12.12.2013  19:30

  11日晚,2014年《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正式发布。与此前的休假方案相比,新政策最大的不同是除夕不再是法定假日。这也成为网友吐槽焦点。

  在2007年公布的休假方案中,除夕第一次成为法定假日,让赶着回家团圆的游子们感受到了一些温暖。如今,除夕再度成为工作日,在外工作的人,怎么赶回家过年?

   6年后,除夕又要上班了!

  在新浪关于“如何看待2014年放假安排”的调查中,截至12日上午9点,88.4%的调查者不满意除夕不再是法定节假日,支持者仅为8.1%。数据显示,接近6万人参与了这项调查。

  此前,为充分了解民意,假日办通过互联网公布三套备选方案。在312万余名网民参与调查后,第三套方案获得半数以上支持。不过,方案三对于春节假日的表述为:“春节放假3天,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7天长假”,除夕是否放假并不在调查之列。所以,尽管新方案最接近最受欢迎的方案三,但是额外的变动还是让不少人感到意外。

  其实,关于除夕是否放假之争由来已久。早在2007年2月,这一呼声就曾掀起过不小的高潮,数十家媒体组成联盟呼吁除夕放假。在2007年初新浪发起的网络调查中,98.8%的调查对象认为除夕应该放假。在2007年12月,修改版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出炉,除夕正式被纳入法定假日。只是6年后,除夕再度回归工作日。

   除夕已是“隐性福利”?

  除夕为什么不放假了?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对新华社记者表示,“经过调研发现,很多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原本在农历除夕约定俗成地放一天假,而且并不安排工作,从除夕开始放假让很多员工觉得浪费了一天假期。”也就是说,除夕不放假的本意,是想给公众多放假一天的“隐性福利”。

  盘点过去四版《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每次改变都有着特别的考虑。在1999年第一次修改时,将劳动节假期从一天延长到三天,国庆节假期从两天延长到三天,等于增加了3天的全国法定假日。在2007年第二次修改时,除了将除夕列为法定假日外,劳动节假日缩为1天,新增了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三个假日。既总体延长了1天的假期,也体现了对传统节日的尊重。

  可以看出,历次修改的共同点就是“延长假期”。本次修改虽然没有明确延长假期,却有隐性延长的意味。只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能享受到这种“福利”。

   除夕“请假”不同于“放假

  对于除夕不放假的安排,一位在外工作的网民抱怨说,“过年过的是团聚,如果年三十晚上才开始准备回家,到家还教过年吗?”另一位网民则表示,“除夕是过年的重要开始,是举家团聚的日子。这一天要准备年夜饭的很多东西,这一天会特别忙碌,除夕不放假略显不近人情。

  有人提出,就算除夕不放假,也可以通过请假、调休的方式自由安排,但更多人表达了不同意见:“请假与常假是两码事,‘请假’是局限,‘常假’是整体。目前的人口流动如此之大,安排一定的‘常假’是保障家人和亲人互叙的一种方式。

  法定假日就那么几天,无论如何安排,都会有人不满意。大多数人指望有限的节假日休息放松,其实是因为带薪休假难以落实,于是凑长假和集中出游就成了中国奇景。归根到底,保障公共节假日之外的休假权利,才是缓解国人假日焦虑的根本途径。(记者 叶健)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