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省口岸工作发展综述

10.01.2015  14:13

  

    谋突破抓发展重落实 口岸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4年,全省口岸工作在省委“十六字”发展方针的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厅党组的决策部署,在分管厅领导的直接指导下,紧紧围绕促进开放升级,促进商务发展,主动融入和对接国家及我省区域发展战略,不断加快空港口岸、陆路口岸、电子口岸的建设,口岸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航空、水运和海铁联运立体口岸协调发展态势已初步显现。表现为十大亮点。

  一、全面谋划,着力部署全省口岸发展

  2014年9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口岸工作座谈会,对全省口岸发展及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围绕抓住新一轮全国口岸发展机遇,以及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正在口岸集中体现的有利时机,对接跟进全国口岸改革,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完善全省口岸布局,推进通关一体化建设,关检“三个一”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着力部署了一系列重点工作,这是近年来我省首次全面部署口岸改革与发展。

  二、创新发展,江西地方航空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4年2月,江西航空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4亿元,这是我省探索加快航空运输业发展的务实之举,创新之举,战略之举,也是构架江西地方航空公司基础平台、经营平台和融资平台。经与国内各大航空公司进行竞争谈判,经省政府同意,2014年8月,省人民政府与厦门航空有限公司签署了《共同成立江西航空有限公司合作备忘录》,双方合作成立江西航空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其中江西航空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0%。其后,协调完成了江西航空投资有限公司增资扩股至8亿元。目前,江西航空公司组建报批工作正稳步推进。

  三、重点突破,我省首个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

  2014年1月,《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赣州综合保税区的批复》(国函[2014]9号)正式批复设立赣州综合保税区,这是我省首个综合保税区,现赣州保税区建设工作正在全面实施,预计2015年下半年完成建设,申报封关运行。南昌综合保税区申报完成“一区两片”规划布局调整,经积极开展协调和争取工作,现已获得国家多个部委的支持,预计2015年获批设立。

  四、平台完善,九江港口岸扩大开放通过验收

  2014年12月,由国家口岸办牵头,国家六部委组成的国家验收组,对九江港口岸扩大开放进行了验收。国家验收组一致认为,江西省和九江市高度重视九江港口岸扩大开放工作,口岸基础设施和检查检验配套设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检查检验单位人员基本到位,有关军事设施保护与保密措施基本落实。验收组一致同意九江港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并共同签署了《江西九江港口岸扩大开放验收纪要》,标志着城西港区正式成为国家一类口岸,为九江港口岸更好地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发展昌九新区,对接沿海发达地区搭建了更好的平台。2014年,全省口岸货运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年进出口货运340万吨,增长13%,其中国际集装箱重箱运输首次突破20万重标箱,实现21万重标箱,水路运输占80%。

  五、开放升级,不断拓展全省口岸服务功能

  2014年7月,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直有关部门贯彻实施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举措分工〉的通知》(赣办字〔2014〕13号)要求,牵头制定了加快完善口岸服务平台建设改革任务实施方案,就当前与今后一段时期全省口岸改革重点工作进行分工部署,推进口岸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快发展。8月份,进境木材口岸直通放行监管在南康试点,使赣州成为内陆第一个开展该类业务的地区。9月九江港口岸获批开展启运港退税试点。10月昌北国际机场航空口岸签注点获得公安部批复,正式开展业务。11月昌北机场航空口岸新建海关监管仓投入运营。此外,4月宜春海关获批设立,8月南昌海关上饶办事处正式升格为上饶海关,并揭牌运行。

  六、航线拓展,航空口岸出入境人员增长近四成

  2014年3月,成功引进海航A330宽体客机全年飞行南昌至北京航线,每天一班,这是我省首次在国内航线上使用宽体客机全年稳定飞行。国际航空航线上,4月我省一条国际直达定期航线南昌至曼谷航线开通,由泰国东方航执飞,每周四班,其后东航加密南昌至曼谷至每周八班。5月台湾远东航、中华航开通南昌至高雄航线,每周两班,这是我省第一次开通高雄定期直航,7月进一步加密至每周四班,进而使我省赣台航线达到每周十班。大幅加密了南昌至韩国旅游包机。昌北机场通航国际地区航点达到10个。2014年昌北机场旅客运输量725万人次,增长6.3%,其中南昌航空口岸出入境突破28万人次,增长近40%,增速高于昌北机场运输量增速33个百分点,成为机场运输量增长的重要力量,并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七、服务创新,海铁联运五定班列品牌效应初显

  2014年4月,上饶至宁波海铁联运“五定班列”正式运行天天班,由隔日单向开行,实现每天双向对开。该线路2011年6月开通以来,通过不断培养,已发展成为我省对接长三角的重要出海通道。赣州(吉安)至厦门五定班列,每周保持2班,运量持续稳定增长。积极推动开辟国际铁路物流通道,推进江西至中亚和欧洲的国际铁路物流通道,并实现试运行,全程时间约17天。

  八、合作发展,鲜活农产品公路运输绿色通道开辟

  2014年,我省不断完善与广东、福建口岸部门及相关单位就江西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免查验模式,对经我省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铅封的江西出口蜜橘、脐橙运输车辆,免开箱查验、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11月实现常态化运行,至此鲜活农产品出口华南、海西绿色通道顺利开通,对促进江西农产品出口、加快放行速度、减轻经济负担具有积极意义。

  九、互联互通,口岸通关一体化全面实施

  2014年,新一轮电子口岸全面建设启动,昌九口岸一体化信息电子口岸系统、电子口岸辅助应用信息平台全面建设,奠定了口岸互联互通的技术基础。9月昌九通关一体化、赣州龙南通关一体化顺利实施,11月全省通关一体化实施,12月江西正式纳入长江流域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范围,实现江西企业在长江全流域通关,通关效率大幅提高。12月海关与检验检疫“一次录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实施,以信息化手段整合关检作业流程,大幅简化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报检报关流程由原来的先报检后报关改革为查验和检疫工作同时进行,避免反复调箱、装卸和搬运。

  十、协调配合,口岸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2014年,我厅不断加强调度服务,强化对口岸工作的领导与协调,先后召开了14次口岸协调及保障会议,围绕口岸重大问题,共商共议,积极争取各部门支持,特别是在口岸规划、通关合作、电子口岸建设、九江港扩大开放验收、航空口岸保障、海铁联运、口岸埃博拉防控、关检“三个一”等方面多次协商合作,解决口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口岸更好服务于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共同推动我省口岸工作再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