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省经济形势分析及2016年展望

26.01.2016  10:46
 

  2015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一个希望、三个着力”重要要求,深入实施“十六字”方针,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2016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一年。要着力在稳增长、调结构上见实效,在增强动力、补齐短板上求突破,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为“十三五”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 2015 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初步核算,2015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672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8487.3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6463.5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7:52.5:36.8调整为10.6:50.8:38.6。

 

  (一)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

 

  ——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3.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高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0.7个百分点,进出口总值高7.7个百分点,出口值高6.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1.2个百分点。

 

  ——多项指标全国排位前移。从总量看,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全国15位,比上年前移3位;固定资产投资居第14位,前移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第15位,前移3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第12位,前移2位。从增速看,2015年,生产总值居全国第5位,比上年前移2位;固定资产投资居第10位,前移1位;进出口总值居第7位,前移4位;出口总值居第9位,前移5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第6位,前移8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四项指标增速在全国排位尽管比2014年有所后移,但仍保持在全国前列,分别居全国第4位、第5位、第6位和第10位。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业生产稳定向好。2015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5558.4万亩,粮食总产429.7亿斤,实现“十二连丰”。油菜籽总产量73.9万吨,比上年增长2.2%;单位面积产量首次突破90公斤关口,达90.4公斤/亩,增长2.7%,总产、单产实现连续12年增长,双创历史新高。猪肉产量253.5万吨,下降2.4%;牛肉产量13.6万吨,增长3.7%;羊肉产量1.2万吨,增长2%;禽肉产量66.3万吨,增长3.6%。禽蛋产量49.3万吨,增长3.1%;牛奶产量13万吨,增长1.2%。

 

  ——工业生产转型升级。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6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6096.2亿元,增长10.3%,占全省比重达83.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1.7%。小型企业增加值3088.1亿元,增长12.9%,高于全省3.7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7.3%。38个行业大类中33个实现增长,占比达86.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汽车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六大重点行业合计实现增加值2683.8亿元,占全省比重36.9%,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6.5%。

 

  ——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2015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比上年加快0.9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38.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经营稳中趋好。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20.3亿元,增长12.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分别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提高3.7和1.8个百分点。与民生相关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物业管理和房地产中介等16个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56.5亿元,增长18.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三)需求结构发展升级。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1699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民间投资12598.5亿元,增长17.5%,比上年加快2.3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的74.1%,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工业投资8918.3亿元,增长12.8%,比上年加快1.6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8099.6亿元,增长12%,加快1.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1520.1亿元,增长14.9%,比上年加快2.3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3478.2万平方米,增长13.4%,加快16.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863.7亿元,增长14.9%,加快16.5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趋于活跃。2015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2272.1亿元,增长12.4%,两项指标增速9月份以来逐月上升。按城乡分,城镇4885.5亿元,增长11%,其中,城区3118.7亿元,增长12.9%;乡村1010.4亿元,增长13.4%。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693.5亿元,增长10.3%;商品零售5202.4亿元,增长11.5%。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分类别看,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6%、20.5%和18.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1.4%,日用品类增长13.6%,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书报杂志类商品分别增长38.2%、14.4%、13%和10.4%,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五金电料类分别增长42.3%、28.1%和27.6%,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分别增长19.5%、下降6%。

 

  ——对外贸易逐步回暖。2015年,全省进出口总值2641.5亿元,增幅由前三季度的下降5.4%逐月回升到增长0.7%;出口值2060.9亿元,增幅由前三季度的下降2.3%逐月回升到增长4.8%;进口值580.6亿元,下降11.7%,9月份以来降幅逐月收窄。私营企业成为出口增长的主体,私营企业出口增长9.3%,高于全省出口4.5个百分点,占全省出口比重达74.1%。对东盟、美国和欧盟等前三大市场出口增长回升,对东盟出口下降1.3%,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9.1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增长18%,增幅比前三季度加快5.3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下降1.2%,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5.7个百分点。主要商品出口增长加快,机电产品出口872.8亿元,增长10.1%,比前三季度加快4.4个百分点;陶瓷产品、太阳能电池、伞出口分别增长40.9%、33.8%和36.7%,比前三季度加快14、31.6和84.5个百分点。

 

  (四)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财政金融运行稳健。2015年,全省财政总收入302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5.5亿元,增长15.1%。税收收入占比下降。2015年,税收收入2373亿元,增长8.9%,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78.5%,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民生支出保障有力。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419.9亿元,增长13.8%,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支出791亿元,增长11.1%;农林水支出557.3亿元,增长1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11.6亿元,增长21.1%。金融信贷投放有力。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4785.1亿元,增长13.9%,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3013.7亿元,同比多增806.2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348亿元,增长18.6%,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881亿元,同比多增433.1亿元。

 

  ——消费价格涨幅稳定。2015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5%,低于全年调控目标。八大类消费价格同比“六涨二跌”:食品上涨3.3%、衣着上涨3.2%、烟酒上涨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上涨1.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涨1%,交通和通信下降1.2%、居住下降1.5%。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5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00元,比上年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39元,增长10.1%。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率达51.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22.8%;城镇登记失业率3.4%,低于控制目标1.1个百分点。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先行指标仍未好转。

 

  12月份,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7%,虽比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但已连续5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表明全国制造业下行压力依然较大。2015年,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6.3%,已连续46个月下降,大于全国降幅0.9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工业下降22.5%,冶金工业下降15.2%,煤炭及炼焦工业下降11.3%,铜、钢材、水泥、钨精矿、稀土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2015年,公路货运量14.8亿吨,增长7.3%,比上年回落6.3个百分点;铁路货运量3942.7万吨,下降18.2%。公路货物周转量3200.1亿吨公里,增长4.1%,比上年回落4.5个百分点;铁路货物周转量497亿吨公里,下降8.2%。

 

  (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企业效益增长缓慢。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554亿元,同比增长4.1%,比上年同期回落8.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750.8亿元,增长3.7%,比上年同期回落13.5个百分点,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10个行业利润下滑。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利润总额191.5亿元,下降1.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86.8亿元,下降12%。同时,亏损企业亏损额58.8亿元,增长36%,比上年同期大幅提升71.4个百分点。骨干企业生产低迷。2015年,大型企业实现增加值1711.6亿元,占全省比重为23.5%,比上年降低0.2个百分点,增长5.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省建材集团、省能源集团、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江中制药集团、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特大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影响工业增长。工业企业景气指数下降。2015年四季度,全省工业企业景气指数降至121.26,分别比三季度和上年同期下降3.78点和6.22点,其中,预期景气指数为119.78,比三季度回落6.86点;工业企业家信心指数降至119.36,分别比三季度和上年同期下降2.46点和4.99点,其中,预期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8.22,比三季度回落4.78点。工业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同步下降,特别是预期指数回落幅度较大,表明下一季度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将持续加大。

 

  (三)投资动力有待加强。

 

  民间投资拉动作用减弱。8月份以来全省民间投资增幅逐月回落,全年增长17.5%,比1-7月回落2.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领域相对较窄,工业和房地产业是民间投资主要投向,所占比重超七成,而对金融保险、科技、居民服务、卫生医疗和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领域的投资涉及较少。亿元以上大项目跟进不足。2015年,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596个,比上年减少245个;完成投资3600.7亿元,下降9.8%。11个设区市中,除南昌、鹰潭、赣州、上饶外,其余地市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个数均为负增长。

 

  (四)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2015年,全省出口增幅比上年回落7.4个百分点,导致出口增速低迷的原因,除了去年基数较高以外,还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不断削弱、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优势尚未形成的原因,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物流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2015年,全省主要出口商品中,服装及衣着附件、鞋类、钢材、塑料制品、文化产品、汽车、玩具、玻璃制品等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当前,欧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中国产品出口受阻,国际市场环境更加复杂。此外,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中国外贸出口增长空间受到抑制。

 

  三、 2016 年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一)全球经济有望加快复苏,下行风险持续增加。

 

  展望2016年,世界经济仍处于阶段性筑底、蓄势上升的整固阶段,世界经济复苏加快的可能性将增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5年10月份发表的报告预测,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6%,比2015年高0.5个百分点。但受美元加息、资本外流和结构性改革滞后的影响,新兴市场的风险和脆弱性将有所暴露。一是债务积累过快对增长和金融稳定构成威胁。一些经济体目前已经出现低利率、低增长和高负债这一“有毒组合”不断积累的趋势。这不仅损害货币扩张对实体经济的促进效果,而且将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构成威胁,防止债务进一步积累已迫在眉睫。为促进出口和总需求,货币贬值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备选工具。一国的竞争性货币贬值很有可能引发以邻为壑的货币竞争,从而带来全球外汇市场甚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动荡。二是区域贸易协定对全球影响仍存争议。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达成是区域贸易谈判的一个重大进展,但TPP带来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还存在一些争议。TPP将中国这样的贸易大国排除在外,开始实际运行中很可能产生较大的贸易转移,从而在总体上降低TPP成员的福利。三是一些风险因素或将影响世界经济复苏。一方面,不同利益集团围绕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全球贸易、国际金融体系变革等全球性问题的博弈和话语权的争夺更加激烈;另一方面,国际政治军事经济争端增加,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地缘政治风险上升、贸易保护主义泛起、恐怖主义势力抬头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都将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

 

  (二)国内经济保持稳定运行,“三期”叠加特征明显。

 

  2016年,受产能过剩、高杠杆率和新增长点尚在孕育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将继续放缓,进入一个增长动力切换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常态。一是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压力较大,生产总值各季度累计增速分别为7%、7%、6.9%和6.9%。经济增长、物价、就业三大核心指标运行均处于合理区间范围之内。二是新的增长动能正在形成。一方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重大产业计划、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开创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另一方面,我国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逐步放开汇率管制,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美英德法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增大了我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拓展了中国对外发展空间。三是更加注重发挥供给侧的作用。供给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有利于供求平衡,有助于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但在“三期”叠加效应之下,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持续回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46个月为负,价格下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经济总体有效需求不足,消化过剩产能是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对外经济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加工贸易比重大幅下降,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成本更低的其他低成本国家。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降低,出口导向型经济难以为继。预计2016年我国GDP将适度放缓。

 

  (三)我省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缓中趋稳走势延续。

 

  2016年,我省经济发展面临新一轮机遇与挑战。一是发展环境面临机遇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有利于我省发挥后发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有利于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国家聚焦聚力于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生产力布局向内陆腹地拓展,有利于开拓发展新空间;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更加重要位置,有利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二是利好因素将支撑经济较快发展。从生产角度看,现代农业的加快发展将成为支撑农业保持较快增长的新兴动力、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落实也将促进农民收入的有效增加。加大投资力度,将充分发挥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2016年,我省初步计划安排大中型建设项目706个,总投资1.32万亿元左右,当年完成投资3456亿元左右,突出铁路、高速公路、航空、能源、轨道交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同时,我省业化和城镇化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意味着提升的空间还很大,这样会激发投资和消费的潜力,服务业发展有望提速。但也应该看到,我省经济运行也面临一些困难:工业经济基数效应放大,工业企业仍以小微企业为主,生产经营面临不少问题;农业生产仍以传统方式为主,现代农业发展仍需提速;服务业短板难以在短期内缓解;受要素制约部分项目投资进展慢,且大项目的强劲拉动形成投资缺口;房地产市场调整加深,关联领域发展将受限等困难仍然存在。预计2016年我省经济增长缓中趋稳,GDP增长8.5%左右。

 

  四、对策建议

 

  (一)立足稳增长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要继续抓住一些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一地一策、一企一方,有针对性落实好前期出台的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努力促进企业产销平衡、稳定增长。与此同时,借助市场和行政双重力量,加快企业优胜劣汰,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按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改造现有生产能力、新建绿色生产能力”的原则,推进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实现工业转型发展。

 

  (二)把握战略契机拓展投资空间。

 

  抢抓项目施工的黄金期,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加快铁路、机场、环保等重点在建项目的施工进度。集中精力破解用地、拆迁、融资、环保等“最后一公里”项目建设难题,对尚未开工项目加快前期、简化手续,争取迅速落地、形成实物工作量。全面落实楼市政策,通过税收减免、信贷调整、降低公积金贷款门槛等措施释放刚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积极加强与国家部委沟通衔接,着力谋划今年和“十三五”投资工作,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笼子。

 

  (三)从供给消费两端发力培育新业态。

 

  通过整合资源、引进技术、联合攻关等,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顺应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大势,加快推进移动电商、大宗交易网络平台、电子商务供应链等载体建设,强化传统企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提高经济社会活力。加大服务消费供给力度,推动消费方式由生存型、传统型、物质型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区域合作,围绕产业链配套、供应链衔接、价值链增值,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工程承包,加大战略性合作伙伴引进。

 

  撰稿:杨幸丽

 

  审核:曾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