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前的今天:日本投降 重庆全城狂欢(图)
1945年8月10日《新华日报》号外。(中国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供图)
七十年前的今天:日本投降 重庆全城狂欢
【摘要】8月9日,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周勇教授向本报独家展示了一批在1945年8月10日刊发的媒体号外,讲述那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再现了一个永载史册的时刻。 点击图片查看下一页
“号外!号外!日本投降了!日本投降了!”1945年8月10日晚上10点过,一群衣衫褴褛的报童,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新华日报》号外,向备受战争摧残的山城市民报告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当天,距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还有5天。
8月9日,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周勇教授向本报独家展示了一批在1945年8月10日刊发的媒体号外,讲述那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再现了一个永载史册的时刻。
山城号外传喜讯
日本政府标榜热爱世界和平
周勇向记者展示了包括新华日报、中央日报、中央通讯社、大中报等4家媒体在1945年8月10日刊发的号外。上面都刊登了同一条消息:日本无条件投降!
记者看到,在当天的《新华日报》号外上,用特大号宋体字写着“接受波茨坦宣言日本无条件投降”,十分显著醒目。下面用大号黑体字写道:“美国新闻处旧金山8月10日电:日本已接受波茨坦宣言无条件投降!”然后才是中央通讯社的电讯:“据美新闻处讯:旧金山10日电:据合众社本晚消息,日本已接受促其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宣言。”这份当天晚上10点出版的《新华日报》号外当时售价20元。
当晚的中央通讯社号外标题是“接受波茨坦三国领袖公告日本向盟国投降”、“日本投降照会托瑞士瑞典转达中美英苏”;《大中报》同样刊发紧急号外,发布了日本投降的消息,标题是“日政府本晚已接受促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惟要求为保留天皇”。
为什么山城重庆的报纸能在最快的时间获知日本投降的消息?周勇向记者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1945年7月26日,美中英三国领导人发布《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随后补签《波茨坦公告》),中国战场进入全面反攻,逼迫日本统治集团不得不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9日10时30分,日本召开最高战争指导会议,讨论战与降的问题。由于军方与外务省意见对立,双方相持不下,一直到10日凌晨3时,才以“天皇”的决断,即以不变更天皇统治国家大权为附带条件通过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决议。8月10日早上7点15分,日本外务省将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照会电报,发给驻瑞士公使加濑和驻瑞典公使冈本,令其通过两国政府转达给中、美、英、苏四国。
1945年8月10日下午5时35分,设在重庆的盟军总部,收听到东京发出的英语国际广播,称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次广播是外相东乡茂德未通过军事当局的检查,代表日本政府播发的。晚上7点左右,日本投降的消息被美国新闻处(当时设在渝中区两路口)证实。美国新闻处立刻向中国方面通报了这一消息。一群驻在盟军总部(现求精中学)的美国大兵立即开着吉普车上街游行欢呼。这时,重庆各新闻媒体早已按捺不住,争相予以披露。
“虽然日本表示投降,作为侵略者却狡辩热爱世界和平。”周勇拿出在重庆出版的《中央日报》1945年8月10日深夜12时出版的号外,这已经是该报当天的第三次号外了。
这份号外除刊登日本投降消息外,还刊登了另一则消息,上面写道:同盟社10日下午8时半东京广播称:日本政府已照会瑞士瑞典两国,请其转致中英美苏四国,日本天皇切望促进世界和平,早日停止战事,俾天下生灵,得免因战事之持续,面沦浩劫,日本政府为顺从天皇陛下之圣旨起见,已于数星期前,请当时仍居中立地位之苏联政府出面斡旋,俾使对敌国得恢复和平,不幸此等为促致和平之努力,业已失败,日本政府为遵从天皇陛下恢复全面和平,希望战事造成之不可言状之痛苦,能尽速告终起见,乃作下列决定……
“明明日本是加害国,却在广播中狡辩自己在促进世界和平,早日停止战事,实在令人气愤。”周勇说。
1945年8月10日《中央日报》号外。(中国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供图)重庆全城狂欢
两名中国军官在伦敦街头被抬起来游行
1945年8月10日,重庆人在第一时间获知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全城沸腾。
各鞭炮店生意爆棚,数年的库存瞬间售罄。枇杷山、鹅岭、江北、南岸的防空探照灯齐放,将市区照耀得如同白昼。一些会动脑筋的餐馆老板,立即将先前畅销的“轰炸东京”、“踏平三岛”的川菜名擦去,代之以“普天同庆”、“金瓯一统”的新菜名。有名的“皇后”、“松鹤楼”、“凯歌归”、“云龙园”餐厅的生意好得很,连那些平常不起眼的小酒馆也卖出了最后的存酒。
数十万山城市民走上街头,马路上挤满了自发游行的市民,载歌载舞,阻断了交通。张灯结彩,敲锣打鼓,爆竹声震耳欲聋。美国盟军的吉普车陷入了人海,无法行驶,美国士兵们就跳下车来,见了中国人就握手拥抱,嘴里叽叽咕咕地讲着洋文,欢快之情溢于言表。人们的衣服都汗湿透了,人们的嗓子都喊哑了,重庆已经变成了欢浪迭起的大海。
在当时的报上刊载了署名为“耕力”的文章《狂欢在南泉》,记述了中央政治学校师生欢庆胜利的实况:中政校从山顶的宿舍到山下的课室,一片欢呼声震动了山谷。平剧团的锣鼓,在操场上敲得星星都在发抖……南温泉更热闹了,满街灯火辉煌,噼啪的爆竹震耳欲聋……他们(大人们)跟着小孩子在火药味刺鼻的街上,从东头跑到西头,见了熟人一把拉住就叫:“恭贺胜利!”下江人则激动地叫着:“我们要回家了!”
更有趣的是,1945年8月10日深夜12时出版、向民众免费赠送的《中央日报》号外报道了伦敦全城狂欢的景象:伦敦下午11时(重庆时间),日本准备投降的消息传来,民众呼声若狂,牛津方场上万头攒动,各报相继发出号外,英美军人与民众载歌载舞,有中国军官两人,被民众抬起游行,泰晤士河上的船只,按汽笛表示庆祝,海军人员尽情欢舞。
延安军民举着火炬游行
诗人艾青写下《人民的狂欢节》
1945年8月10日晚,延安清凉山新华通讯社的报务员像往常一样接收电讯时,突然收到了发自路透社、合众社有关日本向美国、中国、英国、苏联发出乞降照会的电讯。副社长吴文涛接过电讯稿,激动万分,直接拨通了枣园毛泽东的电话,报告了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
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也高兴地连声说道:“好哇!好哇!”
日本乞降的消息在延安不胫而走,人们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奔走相告。干部、群众、战士、学员们自发地扎起了火把,从垴畔、窑院走出来,汇成一条条火龙游进延安城。看到此情此景,诗人艾青情不自禁、饱蘸笔墨写下了激情洋溢的诗篇《人民的狂欢节》,“个个都挺着胸脯,高高地举着火把,跟随锣鼓队,拥向街市……所有的门都打开,迎接欢乐,款待欢乐,欢乐是今天夜晚最高贵的客人。”
时为延安参训队战士的王文明,在当天的日记里记下了延安军民听到日本投降后欢庆的热烈情景。日记这样写道:(1945年8月10日,星期五),一刹那,震天的锣鼓声与狂呼声震醒了延安:“日本鬼子投降了!”迅速传播出去。火炬点燃起来了,在黑暗的夜里放着灿烂的光芒。我们飞也似地奔入这一行列。游行的巨流汇集了各方涌来的人群、火炬和锣鼓。男的、女的、当兵的和老百姓,人们兴奋地扭着秧歌,一面走一面欢呼:“毛主席万岁”,“中华民族解放万岁!”从不停歇!这是我有生以来最愉快的夜晚。心脉频频地跳动,一夜不曾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