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南昌一季度经济运行系列报道之三

03.05.2014  15:07

   提质增效 工业挺起经济发展脊梁

  93亿元!这是江铃集团一季度交出的喜人成绩单。今年一季度,江铃集团整车销售超过61000辆,同比增长8.52%,实现销售收入超过93亿元,同比增长19.25%,大幅高于同期国内商用车的增幅。

  江铃集团的业绩飘红只是南昌工业逆势突围、提质增效的缩影。

  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一方面,国际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国内实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工业企业面临竞争压力大、成本上升快和转型升级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正处于“昌九一体化”、“核心增长极”等政策叠加期,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南昌工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如何破茧化蝶?南昌以产业集群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双轮驱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00.52亿元,同比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稳步增长。

  【亮点解读一】

  重大项目成发展支撑点

  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17000万元,中大尺寸触摸屏和纳米银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10000万元,洪都航空工装制造中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970万元、中国(江西)针织服装创意产业园累计完成投资额1.2亿元……一季度,全市40个工业项目开工23个,开工率57.50%;累计完成投资17.41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11.46%;36个项目达到时序进度,达标率90%。

  南昌的发展关键靠产业支撑,产业的发展关键靠重大重点项目。今年以来,我市围绕扩大工业总量、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不断加快工业重大项目建设步伐,重点推进了南昌航空城、江铃福特SUV和轻型客车、江西五十铃、中国北车、欧菲光、济民可信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

  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49.23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77.95亿元,增长14.8%。随着一大批重大重点项目的快速推进,南昌工业发展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步伐。

  【亮点解读二】

  民营经济迸发强劲活力

  南昌县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县,非公有制工业增速领跑。一季度,南昌县规模以上工业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41.2亿,同比增长22.9%,高于全县规上工业增速9.3个百分点,占全县规上工业比重86.2%,拉动工业增长11.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82.3%。

  南昌县非公经济的领跑再次证明:中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是最具创新活力的“经济细胞”。目前,南昌有超过20万家的小微企业,占据全市企业总数的80%以上,从业人员近百万人。不过,一直以来,缺钱、缺人、缺地等问题犹如一把把枷锁,桎梏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

  如何让“种子”变成“大树”?

  “民营企业,尤其是众多小微企业在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工信委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创业融资、税费减免、担保贷款、人才引进、上市孵化等方面,对民营企业进行了系统性地培育扶持。尤其针对中小企业“服务难、融资难、经营难”等问题进行了政策层面的帮扶化解,极大优化了民营企业的外部环境。

  【亮点解读三】

  工业园区成强力引擎

  今年3月,进贤县2014年第一批落户园区的8个项目举行集体签约仪式,签约总金额达35亿元,其中十亿元以上的项目就有2个。目前,园区发展“大框架”已具雏形,强力推进了江联重工、滨湖西大道、征用土地、清理标准厂房、清理工业闲置用地、细化入园项目管理办法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

  产业集群发展是推动园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抓手。今年以来,我市坚持聚焦工业、真抓工业、大抓工业,以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和临空经济区为主战场,大力实施“86436”工业三年强攻计划。按照将工业园区打造成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主战场的要求,推动工业园区调整结构,打造汽车、食品、电子信息、新材料4大千亿产业,着力建设高新、经开、小蓝三大千亿园区,引爆临空经济区区域经济增长极,为南昌全面打造核心增长极提供驱动力。

  如今,工业园区成为全市开放型经济的主战场和制造业发展的承载基地,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72.82亿元,同比增长12.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全市30个制造业行业大类中,26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有14个行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个行业增加值超过10亿元。一串串数据显示出工业经济的强劲势头,见证了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

  记者 廖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