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忆:59年反映父亲冤情后高分上不了大学

26.01.2014  16:55

核心提示: 没想到,领导不相信我,相反认为我是“替反动老子翻案”,自此对我没了好脸色。我毕业时,14门功课门门5分,而高考时也自我感觉发挥良好。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作者:李文刚,原题为《反映父亲冤情殃及高考录取

  上世纪50年代末,我在河北保定一中读高中,品学兼优,还结对辅导功课差的同学陈秉才,自以为考个好大学不在话下。

  1959年1月放寒假,我回到河北安国县老家时,一进屋就看到全家人在哭。原来,在安国中医院工作的父亲在医院的“肃反”运动中,被定为“反革命”,罪名是“1940年在安国带特务抓共产党员家属”,父亲气不过,想绝食自杀。1940年,父亲并不在安国,而在天津行医。

  我赶忙劝父亲不要做傻事,因为“共产党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走一个坏人的”,告诉父亲“被冤枉只是暂时的”。我还把现在的生活和解放前的生活做了对比,要父亲相信党和政府。在我的苦劝之下,父亲终于答应吃东西。

  寒假过后,我回到学校,在向党支部进行思想汇报时,把父亲受冤的事也做了反映。没想到,领导不相信我,相反认为我是“替反动老子翻案”,自此对我没了好脸色。我毕业时,14门功课门门5分,而高考时也自我感觉发挥良好。可是,高考录取结果出来后,我帮助的陈秉才同学考上了北京大学,而我填报的18个志愿一个都没录上,后来被分配到保定师范专科学校。

  事后,学校老师私下告诉我,我的高考分数完全可以上北大(那时高考分数不公布,考生并不知道自己多少分),但招生部门查档案时,发现我有“替反动老子翻案”记录,就把我打入“另册”。老天开玩笑的是,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这天,父亲恰好收到法院的平反通知书!(河北任丘李文刚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