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增长极两周年:培育人才促发展 公平满意入民心

30.06.2014  12:23

——南昌全面加速打造核心增长极两周年回眸之教育公平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一座城市安身立命软实力的生动体现。教育强则城市强,教育兴则城市兴。当前,我市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将教育这一基本公共服务做到有教无类,成为我市前进发展的必选题。两年来,我市始终以兴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力促教育“公开、公平、公正”,力争入学“便民、利民、惠民”,不断深化教育领域改革,为我市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提供强大正能量。

    打造“核心增长极”,意味着城市框架将进一步拉开,人口数量将迅速增加,这给南昌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为推动南昌新型城镇化快速、稳步推进,我市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扩充教育资源总量,完善教育基础设施,调整优化教育网点布局。

    入园选择少、入园费用高、园内师资弱等问题,一直是市民向教育部门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面对这一问题,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保障城区每个街道、农村每个乡镇都有公办或普惠性幼儿园。同时,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街道办事处举办的幼儿园也要纳入公益性幼儿园管理,为辖区居民服务。力争到2015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0%以上;每个县(区)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60%以上;老城区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时,每1万人左右须建设一所按规划要求达标的幼儿园,做到与居住区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此外,依照政府工作安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建设行动计划,投入资金1.2亿元用于公办幼儿园建设,并三次组织专项督查和召开有关会议,落实幼儿园建设资金;设立1千万元市级专项资金用于奖补学前教育三年计划完成较好的县区,推进开工改建、新建幼儿园49所,建成189所。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热”是侵蚀教育公平的顽疾,也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在近几年持续提高重点高中均衡生招生比例、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微调招生地段、科学合理规划网点布局等的基础上,我市再打“连续拳”遏制“择校热”。将均衡生比例由50%提至70%,大大增加了薄弱的初中学校毕业生进入优质重点高中的机会;开启城区义务教育网点建设计划,启动了8个城区(4个中心城区、3个开发区和红谷滩新区)义务教育网点建设计划,指导全市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投入1.8亿元资金,完成并新建、改扩建15所义务教育学校。今年我市推出新政,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按照相对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合理划分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学区范围,确保符合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严禁跨学区范围就读,严格控制过大班额。严禁任何学校以任何形式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变相考试。严禁学校以各种竞赛成绩作为依据招收学生。严禁学校签约招收学生。学生进校后严格执行平行分班,严禁分设任何名义的实验班、重点班、快慢班。

    南昌高中阶段的优质教育资源曾是我市教育短板。2013年,我市新建、启用南昌三中、十九中两所老牌重点中学高中部,推进了优质高中由中心城区向开发区、新区辐射。同时,加快了南昌一中朝阳校区项目建设进程,加快启动九龙湖示范性高中建设项目,积极推进南昌市实验中学高新校区和朝阳中学建设工作,进一步扩大我市高中阶段的优质教育资源库。

此外,我市深入推进学区化管理改革工作,根据地理位置相近、资源优化的原则,由南昌市第一中学等34所学校组建10个学区进行学区化管理,打破学校之间相对封闭、保守的现状,建立学校之间积极、开放、灵活的交流机制,积极探索学区内干部教 师交流、教育教学管理同步、学生活动同步、教育质量考核同步,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让更多的老百姓就近享受优质教育。

    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为此,我市加大对农村学校扶持力度,安排资金2000万元扶持十个涉农县区(开发区)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工程;投入资金9632万元推进全市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安排市级校舍安全工程专项资金8496万元完成校舍面积8.5万平方米;争取中央专项资金9120万元,改造加固校舍面积1329万平方米;争取中央资金1861万元用于改善特殊地区学校办学条件,涉及12所学校校舍维修工程,改善校舍面积达4.4万平方米。在全面建设完成了200多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基础上,2013年又下达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专项资金9247万元,用于建设、改造最基层的教学点、村小的校舍与教学仪器设备、体音美器材配置。

    同时,我市对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及外出打工人员子女返昌就读也进行了妥善安排。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我市小学,只要提供“五证”即可,即:父母经商的工商执照、税务登记证或父母务工的合法用工合同;固定住所证件(房产证、居住证、住房租赁合同等有效证明);缴纳社会养老保险凭证;家庭户口簿;儿童预防接种卡。仅去年一年,我市初一新生,就安排了7000名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在外地参加中考的我市户籍考生需回我市参加录取的,由当地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中招部门出具中考成绩证明(含中考成绩、各科成绩、当地中考满分及网上成绩查询方式)和所能录取学校的档次说明,携户籍证明材料在录取结束前到市教育考试院或县(区)中招部门审核登记,依据折算后的中考成绩和填报的参考志愿便可协调安排到招生计划未满的高中学校录取。

      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我市还积极“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通过打造“三通两平台”( 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使全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基本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市属、区属和县属学校“班班通”覆盖率分别达到100%、68%和58%;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取得新成果,南昌十九中红角洲校区建成全市首个录播教室并投入应用,且力争在3年内所有市属学校完成一至两间建设任务;启动心理咨询教室的试点工作,推进县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心理教室的建设;实现南昌教育信息网门户及数据库平台顺利迁移,智能出卷系统升级至85万题库;中小学电子期刊升至1600种,既有满足教师和校长进行教学和管理的专业读物,也有适合所有师生课内外和校内外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大刊名刊……扎实的硬件基础,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意味着无论学生在薄弱学校还是在名校上课,无论教师是刚刚毕业的90后,还是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都能从南昌市教育信息网上获取优质教育资源。

    此外,我市按照“因材施教”原则,积极探索,逐步形成集团化、园区化、国际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由南昌市教育局、财政局、妇联三家单位联合组织开展“春蕾助学行动”,不仅让贫困生有学可上,还为中职学校吸纳了生源,解决了高等教育过度饱和、技能型人才奇缺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增强了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有效整合教育资源,让学生学好技能,一毕业就成为“香饽饽”。据了解,当前,我市地区拥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89所,骨干示范专业有265个,覆盖了一、二、三产业,且52%是按市场急需所设立的专业。随着职教体制机制更富活力,育人质量全面提高,管理工作明显改善,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为我市多领域产业改革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生力军。(记者 万能)

6月29日停电公告
  6月29日6:00--10:00110kV广南中国南昌
6月27日停电公告
  5:00--12:00110kV青山湖变洪都中中国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