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2014年多项医改新措便民惠民

01.04.2014  12:50

    3月25日,记者从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上获悉,2014年的全市卫生工作要点已经出炉。今年是实施“十二五”医改规划的关键之年,我市将推出多项医改新措便民惠民,提升卫生服务能力、推进昌九卫生事业一体化、全面抓好新农合、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成为了我市今年医改的重点。

    推进昌九公共卫生服务五大一体化

    根据我省“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产业对接互补”的全力推进昌九一体化的总体要求,我市今年将推进昌九两地实现在卫生事业规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卫生信息等五个方面的一体化。完善我市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制定昌九一体化卫生专项方案,积极推动两市卫生资源的流动和融合。强化两地定点救治医院协作关系,统一补偿标准,完善新农合信息系统,实现定点互认、异地就医、及时结算、同等补偿。建立覆盖城乡、昌九一体的疾病防控体系,市、县两级实验室100%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推进鄱阳湖区血防综合示范区建设,加强省际联防联控。加强昌九两地血吸虫病防治专业机构能力建设,支持市、县两级血防专业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推动全部县市区建立县级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实现昌九两地新农合信息共享和医疗费用异地及时结算。加强省内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两地儿童异地接种。建立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理网络。推动与南昌市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接,实现两地的卫生数据及时交换,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我市将推进省级民生工程,完成市级为民实事。对全市第二批试点县的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所有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实行零差率销售。并提高新农合补助标准,将财政年人均补助标准增加40元,达到320元。统筹基金使用率达到85%以上,参合农民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5%,住院一次报帐率达到90%以上。开展农村贫困家庭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救治,继续开展重性精神病等六项重大疾病免费救治;实现适龄儿童免费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全覆盖;探索开展新农合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将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提高到75%,统筹基金使用率提高到85%。

    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筹集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完善基金管理机制。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增加到35元。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卫生监督协管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继续开展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适龄妇女“两癌”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稳定在96%以上。继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到2014年底,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6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2.5%以上的村卫生室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本建立以市、县级中医院为龙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的服务网络。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传染病网络报告率达95%以上,监测完成率达到100%。加强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管理,健全传染病预警、监测机制。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建立健全卫生应急长效工作机制。完善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事件监测体系,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加大卫生应急专业人员培训演练力度,提升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水平,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

    开展新农合大病保险等多项试点

    2014年我市将继续开展多项试点工作,同时进一步巩固深化之前取得的试点成果。开展新农合大病保险试点,大病保险将推行市级统筹,按照政策统一的原则,2014年覆盖全市50%的开展新农合县。探索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和医疗责任险,在1∽2个县开展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试点。通过商业保险公司或建立医疗责任险补偿基金的方式,建立乡村卫生机构医疗责任险。扩大新农合门诊大病补偿范围,统筹地区会将精神病等12类疾病列入门诊大病补偿范围,门诊大病的补偿比为40%。继续开展住院支付方式改革,在新农合基金住院补偿总额控制的基础上,7月1日起,除个别重症病例因特殊情况经批准可按项目付费外,县、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全部实行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实现县域内医疗机构支付方式改革全覆盖。提高一般诊疗费支付标准,新农合门诊统筹定点的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一般诊疗费每次新农合基金支付由5元提高到8元,患者个人自付1元。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市、县、乡、村四级医联体覆盖面达到60%,市级医联体未覆盖的县(区)也要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联合体,实现医联体覆盖100%的农村县(市、区)。探索医联体内部“一单式”结账和跨省跨市医疗体试点。不断巩固“先看病、后付费”模式改革成果。简化“先看病、后付费”就诊程序。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垫资上限调整到5000元,签约率达到40%以上,县级定点医疗机构签约率达到60%以上。县、乡两级定点医疗机构对本县、本乡镇住院农民总费用在一万元以下的,取消医院垫资上限,推行农民出院一次结账、一次缴费。定点医疗机构与当地农医局建立即时信息交换机制,建立恶意欠费人员黑名单制度。(来源: 九江新闻网 记者 邹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