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峰:到2016年底全国约有三分之二的画廊将要消失

26.05.2015  12:20
原标题:陈少峰:到2016年底全国约有三分之二的画廊将要消失

日前,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在采访上海中福古玩城时发现,卖场颇为冷清。据了解,这种低迷状况从2012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业内普遍认为,在艺术品市场日趋理性的背景下,这种低迷期还将持续一段时期,同时将成为艺术品市场的“新常态”。为进一步了解艺市低迷背后的原因,中国经济网文化频道记者专门采访了北京大学陈少峰教授。

陈少峰认为,目前这种局面的产生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首先是当前艺术品市场价格普遍偏高,市场泡沫严重,当前投资渐趋理性,收藏家对于艺术品的投资慎之又慎;

其次,当前艺术品市场过于饱和,供需关系方面存在“供大于求”这一现实状况,这在客观方面放缓了艺术品交易节奏;

再者,2012年起开始实施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下简称“八项规定”),也在客观上大大影响了高端艺术品市场交易份额。

此外,市面假货泛滥,真正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藏品挖掘难度提升,也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

针对这种被动的局面,艺术交易市场运营主体又该如何变被动为主动?陈少峰表示,今后的市场运营将进入更加专业、更加系统化发展进程。每一个市场经营主体,应该进一步加强藏品的专业化与系列化程度,提升藏品收藏价值,同时促成与艺术家达成长期性、持续性的合作,做好经纪服务,积极进行艺术推广与网络营销。”随着市场发展的不断成熟,艺术品交易市场也一样要经历优胜略汰的过程,未来将有可能形成几个比较大的品牌来主导整个市场。”

此外,作为艺术品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画廊业务在一线城市遍地生花。陈少峰认为,受整个艺术交易市场的影响,画廊交易也不可避免地将进入低谷。随着艺术品交易量的下滑,以及经纪服务费用不同程度的涨幅上升,在经营成本等压力的影响下,到明年年底,全国约有三分之二的画廊将要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