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12个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获奖代表载誉归来

09.01.2016  17:42
    1月9日上午,参加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江西获奖代表载誉归来,抵达南昌昌北机场,受到热烈欢迎。省政府副省长谢茹、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郭学勤、省教育厅厅长叶仁荪等到机场迎接。     省科技厅副厅长赵金城介绍,江西共有12项优秀科技成果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数首次实现两位数创历史新高。这12项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技术发明奖2项,科技进步奖10项;江西直接推荐的项目2项,通过其他省市、部门推荐的10项;我省主持完成的3项,合作参与完成的9项;通用项目11项,专用保密项目1项。
  由江西省内单位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有3项,其中2项由高校主持完成,南昌大学江风益、刘军林等完成的“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江西中医药大学陈日新、陈明人等完成的“热敏灸技术的创立及推广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据介绍,在整个十二五期间,江西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7项,2011年至2015各年为4项、6项、8项、7项、12项,呈逐年递增态势。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一等1项、二等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4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9项);主持完成的10项,江西省人员或单位合作参与完成的27项。比十一五增加10项,增长率37%,获奖质量逐年提高。       江西创造”有望重塑全球LED产业格局     “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主要完成人来自南昌大学、晶能光电、中节能晶和照明等单位。       该项目对全球LED产业格局或将产生深远影响。业内专家分析称,该项目令LED照明领域后期的发展和商用都有望提速。“LED照明产业具有重大节能减排价值”,专家称,LED(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节能环保的冷光源。它发光效率高、寿命长、体积小、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和应用范围广。而硅衬底技术创造了一条新的LED照明技术路线,项目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获授权发明专利68项,将有力提升我国led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     如今,江西省正大力扶持硅基LED技术全产业链发展,目标为2020年全省LED产业总量超过1000亿元,占全国的15%。     热敏灸技术获广泛推广应用     由江西省推荐的“热敏灸技术的创立及推广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主要完成单位包括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陕西省中医医院等。       热敏灸就是采用点燃的艾条产生艾热悬灸热敏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明显提高了艾灸疗效的一种新技术。     该项目历经26年研究,发现了灸疗的特异性穴位,热敏穴位;创立了“辨敏施灸”的热敏灸新技术;建立了“敏消量足”的个性化充足灸量标准;提出了“腧穴敏化”与“灸之要,气至而有效”新理论。热敏灸技术已在全国27省、市、自治区广泛应用,在国内外开办了热敏灸分院1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