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10年建不成桥不只是效率问题

21.08.2014  12:48

  广东河源市和平县东水镇被东江一分为二,在该镇,两座长近400米的木桥横跨东江。数百米的东江为何只有简易木桥?村民们说,10年前政府就说要在东江建桥,至今却连图纸都没确定。(《北京青年报》8月20日)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自古有之。但河源市和平县东水镇东江两畔的不少群众,却苦于出行没有安全的桥梁,而县政府10年前答应的建桥却久久爽约,群众无奈自发建起了木桥。笔者不禁要问,用10年时间,何止能建一座桥梁,但10年时间1座桥梁都没建成,肯定不是效率问题。

  为解决当地群众安全出行问题,当地政府也曾有所作为。刚开始时在江两岸设立了轮渡,能够解决部分群众的出行需求,但轮渡数量却远不能满足群众需求。面对这种差距,当地政府不是想着尽快把桥建成,而是任凭群众需求得不到满足,间接刺激了群众自行建桥的行动。显然,当地政府在解决群众安全出行方面,动力并不够强烈。

  在政府建桥并不给力的情况下,群众自行建桥便成了唯一的选择。但建起的木桥,既没有护栏,桥基也不牢靠,遇到洪水还多次被冲垮,也有村民连人带车从木桥上掉下。但村民们仍然愿意从木桥上通行,根本原因是便捷。但村民也为此要付出“代价”,每次通行,除了教师和学生外,即便是村干部、甚或是镇里、县里的干部,只要过此桥梁,也都要交纳五毛到一元不等的通行费。在只有高速公路才收被授权的通行费的现代出行史中,村民自行收费更映射出建桥人的无奈和出行群众的无辜。

  面对群众自行建桥的现实,当地政府的态度很是冷淡。“政府没有参与”,“也责令村民拆除木桥”。两句话看似简单,却把政府方便群众出行的义务毫无保留地曝光出来。既然政府既不出钱建桥,又责令村民拆桥就有了不顾群众方便的“旁观者心态”,群众肯定不会答应。

  10年时间没建成桥,从相关信息来看,并不是效率问题。现代技术绝对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反而是当地政府对群众关注度不够的问题。前任领导提出建桥,后任领导关注点变更,使得建桥成为随意涂改的儿戏,而东江两岸的群众,也在这种儿戏中倍受煎熬。

  建桥就是方便群众出行,这个最简单的道理谁都能懂。但把道理变成服务群众的举动,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管领导换了几届,任务没有完成,怎能做到心安?不知和平县里的领导能否在木桥上走过几遭,体验下村民的不易,以此推动东江大桥的建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