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推进“互联网+” 到2018年建设30个智慧景区

22.09.2015  09:56

  制造业、农业、旅游、文化创意、交通……统统都到江西这个“网”里来。面对“互联网+”这个时代热词,我省正从多个层面加快推进对接。9月21日,记者获悉,省政府日前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方案》,明确十大发展重点:“互联网+”智能制造、“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智慧旅游、“互联网+”文化创意、“互联网+”普惠金融、“互联网+”惠民服务、“互联网+”高效物流、“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便捷交通、“互联网+”绿色环保。其中提出,到2018年建设30个智慧景区,建成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成线上线下互动的智慧养老示范项目20个,实现全民健康档案查询、省内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异地领取养老金等。

  到2018年建设30个智慧景区

  其中,在“互联网+”智能制造方面,推广“智能工厂”、“机联网”、“厂联网”等试点示范,实施“机器换人”工程。到2018年,基本建成以中国电信江西云计算基地、江西航天云网、中华工业云等为依托的“互联网+ 江西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累计实施“机器换人”5000台(套)以上,重点领域生产装备数控化率达到60%。

  “互联网+”现代农业方面,实施“智慧农场”、“智慧果园”、“智慧渔场”、“智慧林场”、“智慧苗圃”等示范工程。到2018年,培育“智慧农场”等示范企业30家。“互联网+”智慧旅游方面,到2018年,力争开展智慧旅游城市试点10个,建设智慧景区30个,建成全省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及安全应急管理平台。

  实现异地领取养老金和社保关系转移

  “互联网+”惠民服务方面,到2018年,建成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成线上线下互动的智慧养老示范项目20个,实现全民健康档案查询、省内医院网络预约服务、省内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异地领取养老金、异地生存认证和异地就业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力争省内优质学校教育资源在原中央苏区、罗霄山脉集中连片特困区学校开设高中远程直播20所、初中录播100所。同时,推动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到2018年,实现全省主要河流重点控制断面水质和所有县城PM2.5在线监测与实时发布。

  打造30所以高校为主的众创空间

  根据《方案》, 我省将积极发展众创空间,打造30所以高校为主的“创业咖啡”等多种形式众创空间。鼓励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享受所有创业优惠政策。对各类众创空间,由所在地政府或高校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工作场所,三年内免收租金;租用社会场所的,由所在地政府或高校给予每平方米不高于20元的月租金补助。

  允许企业名称登记使用互联网用语

  允许企业名称登记、经营范围使用体现互联网经济特征的用语,支持互联网金融企业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方案》还明确,降低“互联网+”企业物流成本。对持有赣通卡的货运车辆通行我省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优惠标准在现行基础上(储值卡优惠5%、记账卡优惠2%),再增加2个百分点(暂定执行一年);对通行我省高速公路合法装载的国际标准集装箱车辆,计费标准由每车每公里1.6元降至1.15元。

  文/江南都市报记者金路遥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