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新华网北京1月9日电(记者王宇)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在改革向攻坚阶段破冰前行的同时,以保障人民群众知情、参与和监督为目标,本届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也在向重点领域不断突进。
去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对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出部署。回顾过去一年来,从权力清单、行政审批及行政处罚的公开到财政资金信息公开,从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到公共服务信息公开,从公共监管信息公开到积极做好解读回应工作,从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到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公开政府信息,无论是各部门还是各级地方政府,政府信息公开取得显著进展。
我国正在向建设法治政府大步迈进,在这一过程中,坚持依法行政,加大行政机关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公开力度,确保行政权力的公开透明至关重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去年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围绕国务院关于简政放权的决策部署,及时对取消、下放、清理行政审批项目信息及行政处罚信息进行公开,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向法治政府转型步伐加快。记者盘点发现,去年共有60个国务院部门集体“晒”权力清单,锁定政府权力,涉及行政审批事项共1235项,1/3以上省份已公布政府部门权力清单。
上海市全面清理区县政府、乡镇街道、管委会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发布市、区县、乡镇三级行政审批目录,明确凡未进入目录的,一律不得进行审批;凡增加行政审批,必须在实施前进行登记备案。
5家试点单位、细化109项行政处罚条款、公开裁量标准和180余件处罚结果……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去年试点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以来,通过公开区政府各项行政权力、编制职权目录并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公开“曝光”行政权力的底数等措施,有效规范了权力的行使,防止出现权力不作为和越权行为。
“政府越来越重视行政权力、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的力度。因为大家逐渐意识到,政府信息的公开日益成为治国理政的一种手段,通过晒权力清单、及时公布处罚信息等内容,可更好实现政府与市民间的沟通,让政府的行政管理更为有效。”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吕艳滨认为。
财政资金是全体人民共有的财富。去年财政资金信息公开向着更细化、更具体方向迈进。政府预算和决算公开、专项转移支付预算和决算公开、“三公”经费公开等关键领域的信息公开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除涉密信息外,中央部门预决算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全部细化公开至“项”级。在今年公开的中央部门预决算中,分别增加了《“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表》和《“三公”经费公共预算拨款支出决算表》,详细反映“三公”经费预算安排及上年度执行情况,并将“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进一步细化为“公务用车购置费”和“公务用车运行费”。
目前已有31个省、区、市全部公开了本地区一般公共预决算、本级部门预决算,不少地方交出了靓丽的成绩单:
北京市进一步细化“三公”经费构成情况,率先将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细化为公务用车燃油、保险、维修及其他四项支出明细,不断完善“三公”经费单项解释及增减变化说明,在部门决算公开时进一步细化因公出国(境)费支出说明,明确出国主要事宜,使公开内容更趋完整。武汉市则加大涉及民生、科技、经济的专项资金“闯关”力度,除涉密和涉及个人隐私的财政专项资金外,其余100多项专项资金于年内全部公开。资金补助多少,谁领取了,在各职能部门网站上查询,一目了然。
2014年各部门、各级政府在环保、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保障性住房分配、征地拆迁等事关民生利益领域的信息公开力度明显加大,信息公开的“民生温度”更加凸显。
随着居民对生态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对此环保部实现了实时发布161个地级以上城市884个国控监测站点细颗粒物
(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等六项污染物监测数据、公布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每月发布《城市空气质量月报》;实时发布全国主要水系131个重点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四项指标(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的监测数据……
就业是民生之基,就业信息备受百姓关注。人社部加大就业信息的公开力度,每季度通过新闻发布会公开就业工作动态,特别是城镇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等就业目标任务进展情况。去年4月份还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继续实施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及时向社会公开了政策实施范围、标准、申领条件、审批流程、政策时限等信息,通过答记者问向社会作了进一步解答。
医疗服务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群众对相关信息需求强烈。河南省329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2069家乡镇卫生院、128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通过电子显示屏、公示栏、价目表等方式公示了637类医疗服务价格,使医疗服务价格更加透明,方便了社会监督。
教育关系着每位公民的发展权,信息公开意义重大。四川省推进招生政策、高校招生资格及有关考生资格、招生计划、考生成绩信息和录取信息、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信息的“六公开”。公开全省46.05万考生录取信息,面向社会公示高校自主招生考生、高校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保送生、享受民族地区照顾考生等信息15.44万人次。
“从教育、医疗、社保到就业、拆迁、环保信息发布,民生信息公开得越来越实在,越来越温暖,为冷冰冰的信息发布增添了民生温度,凸显了本届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中国政法大学王敬波教授说。
从传统的新闻发布会到越建越清晰的门户网站,从主要依靠报纸、电视台发布信息到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齐上阵,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提升,政府信息公开的路径和方式更加丰富多元,这成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又一大新亮点。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为拓宽信息的发布渠道,不断加强官方微博微信、部门户网站、手机客户端、新闻客户端的建设,积极探索微视等短视频的应用,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做好新闻发布、热点回应、信息服务等工作。2014年教育部作为首批成员还分别入驻搜狐、新浪、人民日报客户端。目前,新媒体平台已成为教育信息发布的重要阵地。
地方政府对新媒体的利用也不甘落后。2014年8月,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广东省社会保险信息公开暂行办法》,目前其公开内容已超过50项,包括政策文件、重大事项、统计数据、服务指南、参保权益等内容信息以政府门户网站、电话咨询热点、公共服务窗口、政府公报的“一网一线一窗口一公报”为主要依托,辅以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媒介,向公众公开,形式多样、效果显著。
“与以前备受网友诟病的网站‘打不开’‘像迷宫’相比,如今各部委、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水平明显提升。此外很多机关还借助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更为迅捷的手段,甚至手机客户端,方便信息查询。”吕艳滨认为,这些发布形式上的创新,正推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迈向更高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