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业绩“再上台阶”的背后

10.05.2014  15:10

   A股上市公司2013年年报披露已于4月30日收官。资料显示,继前三季度业绩“三连升”后,2013年的整体业绩“再上一个台阶”。但在鲜艳的光环之下,却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新情况。记者从几个投资者不太关注的新情况,从侧面剖析年报透露出的新焦点问题,邀请资深分析师及业内人士对此进行探讨。      ■记者高志远/文

  “业务招待费”去哪了

  上市公司的“业务招待费”,成为去年以来市场关注的新焦点,不少投资人曾质疑上市公司动辄上亿元的业务招待费有腐败的嫌疑。2013年年报披露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的年报中还有业务招待费这一项支出,而在2013年的年报中,不少公司的这一项支出却直接为0。我们不禁要问:“业务招待费”去哪了?

  2012年以8.37亿元业务招待费支出荣登两市第一名的中国铁建(601186),2013年的业务招待费为0;中国交建(601800)2012年业务招待费为7.8亿元,而到了2013年,这一数字也是直接归零。不仅这两家如此,还有64家2012年对业务招待费有所支出的公司,在2013年的业务招待费均为0。其中,招待费曾过亿元、现完全消失的公司就有葛洲坝(600068)、中国北车(601299)以及金隅股份(601992)。

  是不是去年一年都没有业务招待了?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在年报中发现,中国铁建的管理费用从205亿元增加至227亿元;中国交建则从133亿元增至146亿元。原来,“业务招待费”的消失,伴随着的是“管理费用”的增加。据业内人士解释,业务招待费,是管理费用中的一个明细项。

  “业务招待费,本身并不违法违规,但近年来媒体对这一数字的炒作,让更多的上市公司选择将这一数字隐藏起来,这才是为什么会有业务招待费凭空消失的原因,并不是没有了这项支出,而是变了个名目。”这位业界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一现象会使得业务招待这一容易滋生腐败的空间变得更加隐蔽,从而对投资者或公众的监督更加不利。

  裁员人数折射经营情况

  “上市公司人力资源情况,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新问题。”资深分析师程荣庆告诉记者,因为人力资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佐证着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而探寻这个情况的关键,集中体现在裁员在职员工的数量上。

  据数据统计,有多达45家上市公司去年裁员超过千人,如中国中冶去年年末在职员工数为111576人,较2012年末减少11542人,位居榜单的首位,降幅达9.37%之多;中兴通讯去年年末在职员工数为69093人,较2012年末也减少了9309人;马钢股份去年末在职员工数为41220人,较2012年末减少8577人。

  从排行榜中,我们可以发现,有色金属、煤炭、钢铁等周期性大型企业成为裁员的主力,折射出大部分公司去年的经营难言乐观,必将影响其股价的走势,如中远、中铝、中联重科等上市公司,业绩、股价均难以让投资者满意。

  对“变脸”公司“秋后算账”

  按照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要求,上市公司应在一个完整年度结束后对该年度的业绩情况进行预计披露,而变动幅度达到50%以上或者发生盈亏方向变化的,应当在次年1月底前进行披露。而当正式年报披露后,上交所又将逐一进行复核,发现问题后再做处理。

  今年也不例外。5月9日下午,上交所在微博平台召开2014年第四次网上发布会,通报近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转型和年报审核工作。上交所已出具年报审核意见函177份,之前已发现10余家公司预告差异过大、5家业绩预告大变脸、2家达到预告标准但未提前预告等主要违规情形。目前,上交所已启动自律监管程序,将对相关公司和责任人予以相应的纪律处分或监管措施。

  记者注意到,在被点名的十余家公司中,典型的要数三峡新材(600293)了:1月29日披露的业绩预增是盈利5000万元~6000万元,同比增长240%~310%;4月3日,发布业绩更正公告称,预计盈利3300万元左右,较上年同期增长120%左右。三个月的时间,净利润一下子由240%减至120%,这个落差实在是太大了。4月12日正式年报披露,净利润最终确定为3104.11万元。尽管该公司的解释是由于与会计师事务所对子公司按评估值补提折旧产生了分歧,但市场也给出了最好的“解释”:股价连续收出9连阴。而上交所对此的表态是:“实际业绩增长幅度低于预告增长幅度约120%,可能导致投资者重大误解,违规性质情节严重,将对其予以纪律处分”。

  解读

  年报要看五大财务指标

  一年一度的年报公布期结束了,如何将年报数据去伪存真,找出上市公司经营的最核心问题?成为大多数投资者希望掌握的技能。

  一是收入增长。对于收入增长并不能单纯地看其数字变化,而要将其进行分解,借助公司近期的信息公告判断其增长成分中“价与量”的关系。

  二是毛利率。原材料、人工、折旧等成本项目的上涨,都会对毛利率产生向下的拖累,这就要对公司是否正确地运用价值杠杆进行判断。一般来说,成长性行业个股的毛利率普遍都在10%以上。

  三是净利润。净利润主要是由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构成,其构成比例对上市公司价值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这个指标不用多说了,当然是越多越好。

  四是财务费用。要关注上市公司负债率的变动情况,在不考虑利率变化的因素下,着重分析该公司的财务杠杆运用是否合理。这个指标比较专业,一般只要注意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就可以了。

  五是投资收益。一方面,要对上市公司投资性质进行判断,如非控股型、一次性、可持续性投资,关键要看其投资收益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如“投资股票”的收益部分,可能持续性、价值程度就相对较弱;另一方面,要对上市公司收益来源进行判断,一般分为核心收益和其他业务收益回报,其中,上市公司的核心收益贡献越高,其盈利质量就越佳,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来源: 中国江西网-江西手机报
编辑: 薛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