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 回顾历史:1945年日军在南昌投降

02.09.2015  09:03

  “是日(九月三日)中午十二时,南昌鸣放胜利礼炮101响;下午7时,全市所有汽笛长鸣10分钟,以示庆贺。市民欢欣若狂,全城雷动……”由政协南昌市委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辑的南昌文史资料第十期《南昌掌故轶事》,集中整理了《华光日报》记者万人俊根据亲身经历写的回忆录,记录下了1945年9月,日军在南昌投降前后的见闻。“六年来,黎明在长夜的尽头终于盼来了,大家特别兴奋,夹道欢呼迎接祖国的胜利,庆祝自己重返祖国的怀抱。

  1945年8月18日,负责接受南昌地区日军投降的国民革命军第58军,遣派新10师28团1营与日军在南昌县属上谌店会面接洽。新10师的两个团在9月初进入了南昌城。

  根据《南昌掌故轶事》的记载,8月26日,获得通行证的万人俊到达南昌。书中写道:“漫步街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昔日繁华地,今成瓦砾场’。除了中山路东段三道桥附近、经纬路一带,和沿江部分仓库区外,其他地段仅能看到个别的西式大楼孤立着,到处残垣断壁,满目疮痍。”……

  “没有什么房子了,大家都是住在搭的棚子里,很苦的。”家住东湖区火神庙社区的李金香老人今年78岁。她从小住在东湖区铁街一带,8岁那年恰逢日军投降,8月初,由于担心日寇在投降前报复市民,父母带着她迁往乡下居住。“现在的胜利路在当时有几家蛮大的布店,日本的洋行也集中在这,就这块没遭到破坏。”回忆起1945年的南昌,李金香说。

  《南昌掌故轶事》中还详述了受降仪式前,收缴日军官兵个人佩剑的细节。9月13日,日本第11军司令官笠原幸雄(日军南昌投降代表)从汉口乘机赶到南昌,率日军代表谒见第58军军长兼南昌受降官鲁道源。鲁道源递给日方一个备忘录,要求日本军官把身上的佩剑一律呈缴。

  “那些投降的日军代表,立即失去了在中国平民前发威的‘武士道’精神,半晌以后,当中的生田中将从口里吐出‘遵办’。

  9月14日上午,南昌前进指挥所(负责受降仪式的临时机构,现八一起义纪念馆斜对面,原中国人民银行大厦位置)内,隆重庄严的签降仪式开始,受降官鲁道源在悠扬的乐曲和鞭炮声中步入大厅受降官座位。笠原幸雄在众目注视下最后一个走入会场,鞠躬入座。根据《南昌掌故轶事》中《日本投降签字典礼》一文所述,现场除了钟声,只有记者照相机快门的声音。

  “当司仪高喊‘呈递投降书’后,会场的气息急转紧张。笠原提起崭新的白色毛笔签字盖印,动作很迅速。在他双手捧着降书呈向受降官,在案前立正鞠躬时,脸色渐沉。坐在下面的六个日本军官,也跟着起立、鞠躬、低头。”他们等待着鲁道源最后的批阅。

  记者发现,无论是《日本投降签字典礼》,还是当时自由社记者所写的《南昌日军投降详记》,都不约而同记载,受降时,其中一名日军军官竟闭上了眼睛,“似在祈求忏悔或遗忘残酷无情的现实。

  降书共列三点内容,第一点便明确:“本官(笠原幸雄自称)奉上司之命统率驻南昌九江地区之一切所属陆军部队以及不久集结该地区内之各部队,并统制海军部队向中华民国第九战区长官薛岳将军阁下投降。”投降书的最后,是笠原幸雄的身份和亲笔签名:“南昌九江地区投降代表投降部队长陆军中将笠原幸雄”,下面盖着他的一角官印。鲁道源将军看后盖章,向笠原点点头,表示接受投降。笠原幸雄鞠躬退回原位。整个受降仪式耗时仅15分钟。

  时隔一个月,9月下旬,李金香随父母返回了南昌城。“我们胜利了!大家都很高兴,街上群众都在自发游行,喊着‘打倒日本鬼子’,庆祝胜利!”李金香告诉记者,此时日军已经离开南昌,胜利路上那些原先勾结日本人的大店铺都关了,但铁街、珠宝街一带,做樟木箱子的、打铁的、修雨伞的小手工业,又逐渐恢复往日的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