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力争用5年时间进入首批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
记者昨日获悉,为贯彻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驱动“5511”工程的实施意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升科技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我市近日制定了相关工作方案,将通过五年努力,实现创新驱动要素裂变效应显著,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健全,创新驱动发展环境更加优越,科技投入稳步增长,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效率大幅提升,力争进入首批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
面向国内外聘请科技顾问
加快建设“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比较完整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着力发展农村“星创天地”,面向科技特派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职业农民等打造融合科技示范、技术集成、融资孵化、创新创业、平台服务于一体的“星创天地”……我市将持续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把南昌高新区打造成为全省自主创新的核心辐射带动区;建设1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载体,培育省级科技协同创新体30个,培育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个,打造50个省级以上众创空间。
在巩固提升现有创新人才和团队的基础上,我市将新增培养30个各类国家级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50个各类省级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100个各类市级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主要包括: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以及科技创新团队等。为充分发挥知名科技专家在重大科技决策的参谋作用,我市将在重点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国内外分别聘请若干名科技顾问。
力争5年后高新技术企业达550家以上
我市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理念,集中力量办大事,结合打造“慧谷”“光谷”“绿谷”,重点围绕光电、航空、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有基础、有优势、能突破的产业,组织实施100项市本级科技重大项目;重点围绕大数据、机器人、集成电路、卫星导航、移动医疗等潜力大、前景好的产业,实施一批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项目,并将争取省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协同创新体支持项目30个。
同时,我市还研究制定《南昌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扶持办法(试行)》及相关配套政策,以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企业为重点培育对象,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培育和壮大200家以上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我市高技术含量的科技型企业快速增长。力争通过五年时间,实现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50家以上,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000家以上,新增上市(挂牌)科技型企业2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2015年翻一番,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1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7%以上。
组建南昌市科技金融管理服务中心
据介绍,我市将组建南昌市科技金融管理服务中心,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设立市科技发展引导基金,按照“政府资金+产业园(区)资金+企业资金”的股权结构,下设子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引导带动银行、担保、保险、风投等金融机构参与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对本市企业自主研发、受让、购买、作价入股、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实施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采取“后补助”或贷款贴息方式予以支持。
我市将确保市本级和县(区)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2.0%以上,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超过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5%以上。
此外,我市还鼓励企业采取股权奖励、股票期权、项目收益分红等方式激励科技人员实施成果转化。
实施科技型企业专利“消零计划”
我市将以成为首批全国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试点为契机,高标准建设南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实施科技型企业专利“消零计划”“发明专利倍增计划”,支持专利成果转化实施,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开展企业专利导航计划,推动企业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建立企业知识产权预警分析机制;实行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查处快速反应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庭;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建设,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运行机制。
记者获悉,我市将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实现年专利申请量增长20%以上,专利申请总量达到2.6万件;专利授权总量达到1.7万件;重点新产品和新品种比2015年翻一番,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60亿元以上。(本报记者 徐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