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毛泽东为何事专门批示杨勇:是为至盼

10.10.2015  18:09

  核心提示:1965年,国内经济好转。中央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北京地铁。这次由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亲自挂帅,担任地铁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毛泽东专门为此作批示:“杨勇同志,你是委员会的统帅。希望你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少错误失败,随时注意改正,是为至盼。

北京地铁 资料图

  本文摘自:《辽沈晚报》2009年11月03日第A08版,作者:佚名,原题:首条地铁为国庆献厚礼

  北京地铁第一期工程——北京站至苹果园一段,从1981年9月15日开始,正式交付北京市运营使用。北京地铁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地下铁道。它的第一期工程,全长23.6公里,共有17个车站,线路设备基本配套,自动化程度较高,投入运行的电动列车都是国产的。图为宽敞明亮的地铁车站大厅(宣武门站)。

  ■那一刻

  1965年7月1日,北京地下铁道第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国务院将地铁列为重要战备工程,代号“401”。

  ■亲历者

  谢仁德,浙江省杭州人,1912年4月出生。1936年,他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土木工程系。他是我国地铁设计的鼻祖,也是我国第一条地铁的总设计师。

  9月底,北京地铁4号线贯通南北开行首趟列车,为共和国60年大庆献上贺礼。1969年10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地铁的顺利通车就曾是献给国庆的一份厚礼。

  为战备而建

  苹果园站其实并非北京地铁1号线的终点。往西北方向还有不对外开放的两站:52号福寿岭站和53号高井站。一直通至北京军区某大院内。

  这两个车站内,灯火通明却又空空荡荡。出站口还挂着这样的牌子:“本站为非营业区,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这一切都在默默地讲述着北京地铁初期作为战备工程的神秘身世。

  1953年9月,一份名为《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要点》的报告,摆在了中央决策层面前。它第一次提出:“为了提供城市居民以最便利、最经济的交通工具,特别是为了适应国防的需要,必须及早筹划地下铁道的建设。

  从当时北京的交通状况看,筹建地铁是个相当奢侈的决定。那时北京的常住人口不足300万人,机动车也仅有5000多辆。地面交通自然不拥堵。修地铁耗资巨大,又困难重重,显得颇为浪费。

  那么,为什么还要将之提上议程呢?对此,周恩来总理曾一语道破:“北京修建地铁,完全是为了备战。如果为了交通,只要买200辆公共汽车,就能解决。

  前苏联就深谙地铁的战备功用。1941年德军大举进犯莫斯科时,莫斯科地铁不但成了市民的避弹掩体,更成了苏军的战时指挥部。这对于新中国来说无疑是个不错的先例。

  当年9月28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北京市委开始着手地铁筹划工作。三年后,北京地下铁道筹建机构组成。按照中央的安排,修建地铁所缺的行政及技术干部由铁道部、地质部、城市建设部抽调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