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西早稻生产再夺丰收 总产创历史第二新高

25.08.2014  11:07
  据国家统计局江西经济调查总队发布,今年我省早稻总产达到164亿斤,是历史第二个高产年。全省早稻生产实现高基数下的持续丰收,主要得益于“五个有力”。

   一是党政主推有力。 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始终坚持江西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的地位不动摇,始终坚持江西肩负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不动摇,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政策措施,扶持发展粮食生产。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粮食生产工作,协调解决春季农业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全面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将粮食生产纳入各级政府经济发展指标和工作责任考核范围,全面落实粮食生产任务,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重农抓粮意识普遍增强,支持早稻生产的力度明显加大。

   二是政策落实有力。 我省全面落实种粮四项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种粮大户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收益,不断增强地方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省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共计49.97亿元,并于春插之前拨付到户;落实农机购置补贴5.46亿元;积极落实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早籼稻、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百斤135元和138元,比2013年均提高3元,切实保障农民种粮收益;落实种粮大户补贴资金1.5亿元,全省百亩以上种粮大户1.35万户,同比增长3.7%,预计今年全省大户规模种植粮食面积310万亩,同比增长3.3%;政策性水稻保险力度加大,水稻保险金额由每亩200元提高到300元,而且新增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8种病虫害保险责任,降低了早稻生产性风险。

   三是科技支撑有力。 深入推进早稻集中育秧,全面提高早稻秧苗素质。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积极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落实早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183个,集中打造50个“双季双抛秧”、“双季双机插”等高产高效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大力开展超级稻、“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一斤石灰一斤粮”、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示范,确保示范带动效果。

   四是服务支农有力。 全省农业部门以“十百千万”活动(即厅领导联系11个设区市、百名处长挂百县、千名领导干部帮千企、万名农技人员下基层)为载体,及早部署,靠前服务,狠抓措施落实,争取生产主动。提前启动春季农业送科技下乡,及早组织百万农机闹春耕,精心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为春耕生产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

   五是防灾减灾有力。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2014年,我省整合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9.64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6.17亿元、省级投资13.47亿元,建设377万亩高标准农田。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防灾减灾服务效率不断提升。针对6月17日-22日暴雨洪涝灾害,省农业厅及时派出6个工作组,深入灾区一线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及时调拨23万斤救灾种子,支持灾后改种补种。针对早稻病虫害发生偏重的态势,全省植保部门加强监测预警,发布病虫情报1100余期、手机短信45万余条,全省早稻病虫害防治面积6730万亩次,病虫防控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