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户住了20年:没想到住的竟是一栋违章建筑

21.02.2014  20:36

  丰台区泥洼路5号院7号楼是一栋公租房,但是住在里面的住户们却发现,住了20年的公租房竟然手续不全,属于违章建筑。

   搬来时问题成堆

  住户周先生回忆,1994年二龙路地区拆迁改造,共有48户人家被安置到丰台区泥洼路5号院7号楼。“48户中,5户是私房,因此拆迁时给了购房款。其余住户租赁房管局的房子,拆迁时只负责安置。”记者看到,住户们提供的材料显示,他们搬到泥洼路以后,每户有一份新的“公有住宅租赁合同”,住的7号楼属于“北京市新地房地产开发公司”自管的房屋。

  入住后,住户们最先遇到的是各种基本生活方面问题:楼内供水是地下井直供,水质很差,里面偶尔还会有虫子;整栋楼的供电是临时线,既不安全,又时常停电;冬天时,暖气温度也不达标……好在这些问题在1996年时陆续得到了解决。

   手续不全公租房无法出售

  2010年,随着北京房价的不断攀升,7号楼住户们发现,泥洼路5号院内的其他6栋楼产权单位陆续将原本公租性质的房子以低价出售给各住户。“那几栋楼住的是别的地方拆迁过来的居民,他们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和我们不一样,最开始也是公租性质。”但是自己住的7号楼却迟迟不见动静,大家有些着急。

  根据北京市相关规定,凡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的职工,均可向所在单位或现住房产权单位申请购买公有住宅楼房。于是7号楼的住户纷纷联系北京市新地房地产开发公司,想解决此事,可如今再想找这家公司却十分费劲。“跟我们签拆迁安置协议的是新地房地产开发公司第二开发部,已经注销了。联系总公司又到处找不到人。

  大家又去了一趟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查询7号楼相关信息。这一查,大家吃了一惊,原来泥洼路5号院7号楼根本没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信息。住户们得到的另一份材料显示,北京市新地房地产开发公司1996年曾向建委承认,他们是从别的单位接手此楼,原单位与丰台区西局农工商联合公司签订建楼协议。他们接手这楼时,只查到一份“拨地手续”的复印件。

   建议:由开发商牵头办全相关手续

  昨天,记者多方寻找,最终在东三环外一公寓的地下室里找到了北京市新地房地产开发公司,办公室不大,有几名工作人员。记者了解到,新地房地产公司是“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新地公司与外企集团又共同投资成立了“北京外企双新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目前这家物业公司负责7号楼的日常管理。北京市新地房地产开发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她知道7号楼现在办不下来产权证,也无法出售给个人。“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具体原因我也不清楚,得找当年的工作人员了解清楚后才能答复你。

  20年过去了,从二龙路搬过来的居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比如,有的人家有两个孩子,原本将房子一卖,钱分给两人就可以了。现在房子没产权,不能卖,到底让谁住,容易发生纠纷。”住户们还担心,7号楼没有建设手续,会不会被算成违章建筑。大家也已将问题反映给了西城区房管局,正在等待对方的答复。北京京润律师事务所张志同律师说,目前最好还是由北京市新地房地产开发公司出面,联合相关责任单位通过政府部门补办手续、补交费用,办好产权证,然后再出售给住户们。但20年前这些手续没完成,肯定有原因,现在处理起来会更麻烦。记者 许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