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稀罕事:闰九月两头春 元宵节巧遇情人节

25.01.2014  18:04

图/全景

  □余仁杰

  即将迎来2014年的农历春节,翻开年历本,大家会发现新岁甲午年(马年)有颇多不同于往年的稀罕事。比如近百年难遇的“闰九月”,还有2014年的“两头春”,以及元宵节刚好遇上西方“情人节”。

   1月两头“”,

   马年两头“

  2014年的1月两头都是“新年”:1月1日是“元旦”,1月31日是“春节”大年初一。

  中国惯用的农历平年的12个月只有354天左右,比公历年少11天左右,如果有闰月的年份13个月就有384天左右,又会比公历多19天左右,所以农历春节的日子总是在公历的1、2月里游移。农历的正月初一对应的节气是立春,故有“春节”之名,它也总是在立春前后的半个月区间范围内游移。

  “节气”其实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确定的,它可是地地道道的阳历,因此节气在公历中的日期通常是固定的,比如立春基本上是在2月4日。所以春节最早可能出现在1月21日,比如1966年。而本世纪最迟的一个春节可能是在2015年,会在2月19日。

  农历癸巳年(即将过去的蛇年)只有355天,比公历的2013年少了10天,所以农历甲午年(即将来到的马年)的春节便比去年提前了10天,刚好落到了公历2014年1月的最后一天,从而造就了1月两头是新年的情形出现。

  从年历本上还可看到,甲午年始于2014年1月31日,终于2015年2月18日,而2014年和2015年的立春都是2月4日,于是甲午年又刚好在年初与年末都遇上了“立春”。这个现象便叫“一年两头春”。

   元宵喜逢情人节

  马年的正月十五、传统元宵节还刚好在公历2月14日,于是这一天不仅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元宵节,也恰好是西方传统中的“情人节”。这种“喜相逢”的情形基本上每隔19年才重复一次,上次出现在1995年,下次将出现在2033年。

  元宵节之所以被喻为中国的“情人节”,是取意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灯会在封建社会时,其实是给未婚男女相识创造机会的日子——那时的年轻女孩平时不允许外出自由活动,唯有元宵节这天可以结伴出来游玩,趁机物色意中人。至今流传的很多文学和戏曲作品,多有古时青年男女在元宵之夜浪漫风流促成姻缘的故事。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名句,都是元宵“情人节”活动的写照。

   一生难逢“闰九月

  即将来到的马年历法中最稀罕的事是“闰九月”。在整个上世纪百年中都没有一次“闰九月”,本世纪中也只有这一次,真正可以说是“一生难逢”。

  农历历法每两三年会增加一个闰月,19年中会增加共7个闰月。这是因为只有将19个农历平年的天数加上7个闰月的天数,才可以与19个“回归年”的总天数基本持平。

  如何增加闰月,则是根据节气来确定的。

  农历中有24个节气,分别又分为“”与“”两大类:从立春开始按顺序数,逢单为“”,如立春、惊蛰等;逢双为“”,如雨水、春分等。农历历法规定,农历每个月中必须含有一个相应的“”气,如正月里有雨水,二月有春分等。这样寒暑节令变化才会彼此相适应。如遇上某年某月中只有一个“”气而无“”气,这个月便会成为它上个月的闰月,于是这个农历年份中便会有13个月。

  甲午年九月后的一个月中只有一个“”气,即立冬,却无“”气,因而闰月便定在九月,即“闰九月”。

  其实不仅“闰九月”少见,“闰十月”、“闰十一月”、“闰二月”和“闰三月”都难得遇上,而且还几乎没有“闰正月”和“闰十二月”。这是因为,这些月份期间日地距离近,节气之间的间隔时间较短,通常一个月内都会出现一个“”气与一个“”气的缘故。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
高山族:高山族儿女有句心里话
微风徐徐,山雾袅袅,一路循着茶香,上饶之窗
仫佬族:以梦为马,绣出仫佬人的中国梦
广西罗城县是我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