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粮油生产工作连续2年获省农业厅表彰

12.02.2015  18:06

  近日,省农业厅对2014年度全省农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通报表彰,南昌市多单位和个人被表彰,其中南昌市农业局连续2年被省农业厅评为全省粮油生产先进单位;南昌市农业局杨闲冬、新建县农业局邓敏超、南昌县农业局彭玲等3人被评为“全省粮油生产先进个人”。

  近年来,南昌市始终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放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坚决贯彻中央、省市的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下大力气,真抓实干,在国家省市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激励下,紧紧围绕“优化结构、主攻单产、稳定产能、提升质量、增加效益”的粮油发展思路,以调整优化结构促增收,以稳定粮油总量保安全,通过宣传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选育推广粮油优良品种、重点实施增产关键技术、稳步提升全程机械化水平、有效防控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强化关键农时技术指导和科学防灾减灾等有效措施,扎实有序推动了2014年粮油生产的顺利进行。2014年全市粮食生产在去年高增长、高基数的基础上迎来了历史上首个“十一连丰”。2014年南昌粮食单产预计达446.19公斤/亩,同比增长0.65%,粮食单产再次超过2013年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预计达244.97万吨,位列历史第2位;油料单产预计102.04公斤/亩,同比增长3.22%,油料总产13.13万吨,同比增长1%。南昌市农业局稳粮增收的八大做法与措施:

  (一)粮油政策措施落实有序。市农业局充分利用各种网刊媒体及有效途径,广泛宣传了国家发展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调动了农技人员科技兴粮、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2014年省财政共下拨我市的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5.05亿元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规范,农机装备水平达到历史高位。稻谷最低收购价和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得到了及时落实。粮油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耕地地力质量建设、病虫害绿色防控、早稻集中育秧和良种展示示范等政策性项目也得到了很好的实施。通过整合资金建设了一大批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改善明显,粮油生产综合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二)农业防灾减灾科学开展。针对异常天气影响,市农业局密切关注灾害的发展趋势,强化灾情调度,及时采取多种防灾减灾措施,指导农民搞好生产自救,全力保障了粮油和农业生产的有序进行。同时加强了组织协调,在关键农时和灾害发生前后与市气象局合编发布农事建议(2014年共编印农事建议31期),通过12316短信服务平台共向3719个种粮大户等服务对象编发短信3.6万多条,及时提供了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指导服务,保障了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三)高产创建示范亮点纷呈。2014年重点组织了4个乡镇(农场)开展整乡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和45个部级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万亩示范片创建,并组织新建县、安义县分别开展了粮食和油料生产技术攻关,全市粮食高产创建示范面积71.80万亩,辐射带动277.89万亩。示范片在生产中全面运用“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病虫害统防统治、全程机械化、早稻集中育秧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科技含量,示范带动效应明显。

  (四)科技指导服务举措多样。在春耕、“双抢”、“秋收”的关键农时季节,市农业局均组织了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因时、因地、因苗加强分类指导,经常性开展气象灾害和病虫灾害预测预警,及时解决了粮食生产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同时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积极推广节本增效栽培和减灾减灾技术,在种粮大户及合作社逐步探索推行了技术承包、全程托管等服务,促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到户到田,着力提升科技为农服务水平。

  (五)全面组织了水稻品种展示示范。2014年全市共引进水稻新品种100个进行试验示范,设置新品种展示点8个,每个展示点核心区面积100亩,参加展示的品种为50个(早稻20个,中稻10个,晚稻20个),通过组织县区农业部门、农场、种业公司经理、种粮大户、重点农户等召开水稻新品种现场观摩会,考察对比展示品种的综合性状,遴选出适合我市2015年栽培的高产优良的主导品种。

  (六)大力推广了植保统防统治技术。市农业局2014年在每个粮食主产县均建立了2-3个标准化专业防治组织,建立了1-2个标准化专业防治示范区和1个1000亩以上的绿色植保农药减量示范区,专业防治承包服务面积增长在20%以上。2014年全市粮食生产病虫害中等较轻发生,2014年过境台风少,两迁害虫迁入非常轻,越冬病虫基数较往年少,加上病虫害监测预警,实施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统防统治,有效实现了“虫口夺粮”,。

  (七)扎实推进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紧紧依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力地推进了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并以栽插和收获两个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为着力点,坚持政府扶持与市场引导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配套,着力构建了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速推进了全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2014年全市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66.4%,比去年增加近3.4百分点。

  (八)创新了粮食经营体制机制。通过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养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集中,并全力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共有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3683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