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借条也认账 广丰女子替父还债12年获评中国好人

25.02.2014  14:35

  一头短发,眼睛明亮,中等身材,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说话思路清晰,一身黑色职业装,给人一种精明干练的感觉,她就是中国好人——郑兰凤。

  2013年8月郑兰凤荣登“中国好人榜”,成为该榜诚实守信类好人,去年12月初,第一期“江西好人榜”名单揭晓,经投票,郑兰凤获评该榜诚实守信类好人。

   父母借钱治病负债

  广丰县壶峤乡壶峤村竹叶山,是个宁静的小山村,1961年郑兰凤出生于此。“广丰当地大多山多地少,但我家乡田地比较多。农村地多就能保证粮食,不会受饿。此外,老百姓还种烟叶,所以村民日子还比较好过。”郑兰凤告诉记者:“我家兄弟姐妹5个,劳动力比较多,家里生活条件还可以,所以我那时有条件读书。

  1977年,郑兰凤读高三,即将迎来人生的第一次大考。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家里的一场变故,为郑兰凤的高考蒙上阴影。当年,郑兰凤父亲忽然患上一种“怪病”,吃不下东西,一咽食物,喉咙就疼。随后,家人陪父亲去当地医院检查,医生也没确定是什么毛病。“现在想想应该是食道癌,但是那时医疗条件差,不知道病因,才会说是怪病。”郑兰凤解释说:“碰到这种事,家里人当然是什么方法都试。听说吃哪种中药好,家人就去弄。”当时,听村里老人说,山上有一种叫吊篮的草药,能治好这病。于是她带上柴刀,系上麻绳,登山攀崖,为此磨破了手脚,才在半山腰找到这种草药,但没什么效果。在高考前3天,父亲因病去世。郑兰凤带着悲痛,去参加高考,结果差了1分名落孙山。

  因为只差一分,家人鼓励郑兰凤复读,继续参加高考。不料祸不单行,第二年母亲查出患了癌症。郑兰凤高考后3天,母亲也去世了,而她以两分之差再次落榜。之前父母治病,不仅花完了家里的积蓄,而且还向当地村民借了不少钱。“我父亲人缘不错,当地老百姓听说借钱治病,欠条都不打,就把钱给了我们,有100的,有500的。我很感谢这些老乡,在最困难的时候帮了我。”郑兰凤说道。郑家前后向村里乡亲借了37000元,面对这些没有借条的债,郑兰凤一笔笔记在本子上。1978年夏天,郑兰凤做出人生当中的一个重要决定,不再复读,前往县城打工。郑兰凤告诉自己,“就算是没有借条,乡亲们的钱我也一定要还上。

   打工12年还清欠债

  “农村有种说法叫‘人死债消’。当时也有人担心,怕我们还不起。3万多那时是笔很大的数目,究竟怎么还,我脑子里没想法,就想先到县城找个工作,一点点还,一定要还上。”郑兰凤说。就这样,17岁的郑兰凤孤身一人来到县城找工作。但现实的困难超出想像。一个农村姑娘,在县城举目无亲,要找份工作不容易。最终她在县城东门砖厂谋了个杂工的差事。每天天刚放亮,她就要到砖厂挑泥土。没做惯体力活的郑兰凤开始时累得吃不下饭。为了能在县城站住脚,靠着一股子韧劲,她坚持了下来。生活不易,她先后干过不少工作。在菜场帮人晒辣椒干、工艺厂编草席、小作坊做蚊香,还帮邻居带过小孩……

  1983年初,她遇到一个机会,县乡镇企业局招待所要招洗碗工。她得知消息后,便跑去应试。在试用的6个人当中,其余5人都因受不了长时间的工作和高强度的劳累而辞职不干,只有她一人坚持干了下来。郑兰凤回忆说:“招待所生意很好,所以做洗碗工很累。一天做下来,浑身疼痛,不敢弯腰,双脚肿得连穿鞋子都困难。当时我已经结婚,家人几次劝我不要干了,说我干不了这事。但我想有份工作,就有份收入。我还欠了老乡那么多钱,感觉有份收入,心里才踏实。”由于郑兰凤踏实肯干,又有文化,能写会算,很快受到招待所重用,由杂工换成配菜工,之后还负责采购。由于工作突出,单位还给郑兰凤转了正。1988年,郑兰凤转正没多久,却突然做出一个惊人举动——下海开饭馆。“那时欠老乡的钱没还多少。刚工作时,一个月工资也就24块,一年下来也就只能还几百。为了还钱,觉得开饭店是条路子。我在招待所做了那么多年,熟门熟路。”郑兰凤解释说:“开饭店时,还债还得多。那时我一个月的收入,比别人一年还多。之前债务基本是开饭店这两年还的。我算了算,父母治病留下的这笔债,还了12年。还了这笔钱,我心里如释重负。

   坚持诚信经商获赞

  曾有机会,能让郑兰凤一次还清债务。1983年11月26日,她在招待所做勤杂工清理桌子时,发现一个用报纸包起来的纸包。当时因为抹桌子,她不小心碰到这个纸包。纸包并没有包紧,被碰后,报纸露出一角。郑兰凤扫了一眼,里面是一沓沓十元面额的纸币。看样子,估计有几万块钱。当时身边没有任何人,但郑兰凤没有丝毫动心,她将钱交给招待所刘火祥所长,经清点,包内共有40000元现金。当天上午失主抱着一线希望,找到招待所。原来失主当天在招待所吃了早饭,因为赶车去上饶,一时着急,就忘了拿钱。结果到了上饶,他才发现钱不见了,因此赶紧回来找。经核对确认后,失主分文不少地取回了钱。当时郑兰凤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多,一个月才24元。这4万元,按当年工资计算,郑兰凤要干138年,才能赚到这么多钱!“那不是我的钱,我不能要!”郑兰凤告诉记者。

  人无信不立!这是郑兰凤坚持的人生信条。不管是替人打工,还是自己做老板,郑兰凤都恪守诚信做人的信条。2010年,郑兰凤在县城经营一家电器商城。当年10月16日晚,她在清算账目时,发现打入她账户的一笔288800元的款项有问题。据查,钱是桐畈镇家电商吴亨波打的,但对方实际需要支付的货款是28880元。她随即连夜通知对方。 “郑大姐,你没搞错吧。”吴亨波接到电话,有点疑惑。“吴老板这是真的!”郑兰凤很肯定。经确认,证实是吴亨波在打款时多按了个零。第二天一早,郑兰凤将多出的259920元打还给吴亨波。为此,吴亨波带着全家,来到县城感谢郑兰凤,并给她送了一面锦旗,锦旗上面写着:“诚实好人郑兰凤。

  靠着诚信经商,郑兰凤一步步做大自己的事业。如今的郑兰凤是广丰县金鼎国际影城董事长,走进她的企业,抬头就能见到嵌在墙上的“诚信”二字。郑兰凤不仅把“诚信”作为她的企业文化,而且时刻践行着,如今她正收获丰厚的回报。(本报记者 蔡晓军)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