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鹰潭市经济社会发展精彩纷呈

24.01.2015  12:14

 

  高铁停靠鹰潭北站

  

  卸载集装箱

  

  高新技术产品生产规模不断壮大

  

  通江达海的海铁联运通道

    1月21日,备受全市人民瞩目的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隆重召开,市长熊茂平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客观全面地总结了2014年的工作,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当前形势,科学提出了201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建设富裕秀美宜居和谐鹰潭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

    为了使全市上下进一步深刻领会报告精神实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本报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敬请关注。

    报告指出,2014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市持之以恒抓产业、抓项目、抓投入,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助推发展升级的结果。

    盘点一年来的工作,数据最有说服力。

    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全面贯彻“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按照“主攻项目、决战‘三区’,凸现特色、实现跨越”总体要求,认真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推进“8+1”重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下同)全年完成生产总值606亿元,增长9.8%;财政总收入101.7亿元、增长9.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4亿元、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0亿元,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455亿元,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亿元,增长1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00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20元、增长11%。

    数字是枯燥的。但《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的一连串数字,恰似一串串跳动的音符,高唱着一曲曲动人的歌。而在数字增长的背后,更是我市保持攻坚破难的实干定力,以“钉钉子”精神,一年一年干下去,一件一件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进的结果,更是我市发展更有活力、产业更具实力、城乡更富魅力的表现。

    精彩之一:

    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

    围绕“小政府、大服务、活市场、优环境”,一系列关键领域的改革取得突破,进一步累积了发展升级的后发优势。政府机构改革稳步实施,整合组建市卫计委、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事务管理局、农业和粮食局、白鹤湖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综合检验检测中心等机构,完成市政、环卫、园林绿化、公交公司等管理体制改革,建立“12345”政务服务热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顺利,精简审批项目245项、精简率79.6%,清理归并行政权力760项、保留行政职权1248项。市场体制改革相继推出,制定了加快非公经济发展、公共领域扩大开放、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等文件,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新登记市场主体7600户,新登记资金25.42亿元,分别增长16.5%和12.3%,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农村领域改革成效明显,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土地流转面积30万亩、流转率达33%,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

    精彩之二:

    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速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9:62.4:29.7。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沿320国道产业集聚升级带建设稳步推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300亿元、增长11.4%,市属工业增加值占比首次突破50%,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7.5%。铜产业取得新突破,内陆首个铜期货交割仓库和中江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成功获批,铜精深加工业逆势上扬,置换先进产能30万吨,铜合金材料列入全省20个工业示范产业集群。地方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三川水工产业园、节能照明基地、硫磷化工基地分别进驻企业15家、18家、10家,水工产业列入全省60个工业重点产业集群。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成功承办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寻梦龙虎山”实景演出顺利试演,龙虎山景区被评为2014“美丽中国”十佳旅游景区,智慧龙虎山被评为中国智慧旅游创新项目。全市接待国内游客增长36.7%、旅游总收入增长43%,龙虎山景区接待游客增长34%、旅游直接收入增长24%。商贸物流业稳步发展。鹰南现代物流园周边环境整治成效明显,鹰西国际商贸物流园初显雏形,货运业实现销售收入67.49亿元、上缴增值税5.8亿元。现代农业集约发展。全年粮食总产达69.7万吨,实现“十一连增”。 白鹤湖现代农业示范区获批国家级示范区。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10家、家庭农场120家、专业种养大户897家,183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2亿元。

    精彩之三:

    新型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和省级“多规合一”试点市,城镇化率达54%,提高1.27个百分点。信江新区30平方公里内的主干路网基本贯通,建成区面积达8平方公里。十强中心镇建设稳步实施,194个秀美乡村建设点全面完成,完成人工造林4.7万亩,改造农村公路353.5公里。城乡环境明显改观,信江鹰潭段监测断面达标率100%。

    精彩之四:

    开放带动效应进一步凸显

    全年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240亿元、增长15.3%,实际利用外资2.15亿美元、增长11.9%,外贸出口8.8亿美元。重大招商活动成果丰硕,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14个,27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40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

    精彩之五:

    民生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十大惠民工程64件实事基本完成,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63.4%,提高5.1个百分点。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78万人、城镇就业率96.8%,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28万人。全省社会保险“多险合一”信息系统在我市试点运行,实现“五险”统一征缴、市内就医“一卡通”和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连续10年为企业退休人员提高养老金,养老金支付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100%。全市近3万名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启动农村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90元。社会救助水平逐步提高,为困难群众发放生活补助资金2.68亿元。新开工建设公租房4000套,基本建成2512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57户。

    精彩之六:

    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明显提升,省级创新研发平台达10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达2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翻番达32家,鹰潭高新区列入全省首批10个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鹰潭职院迁建工程进展顺利,城区学校改扩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大班额”治理成效明显。我市列为全省唯一一个居民健康卡发放试点城市,新建村级卫生计生服务室118个。我市列入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

    精彩之七:

    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

    深入开展“连心、强基、模范”工程和“四进三改两覆盖”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161项意见建议全部整改结束。办复人大代表议案建议65件、政协提案120件,代表、委员满意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