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联动齐推进 多措并举显特色——江西农业大学就业工作纪实

04.06.2015  20:16

我校贯彻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从组织领导、经费投入、制度保障等方面构建就业创业工作体系,努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提高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学校连续14年被评为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我校2014年初次就业率博士毕业生100%、硕士毕业生96.43%、本科毕业生86.4%,就业率均稳居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高度重视,确保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一把手工程”。学校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开展就业工作,学校主要领导作为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学院主要领导为学院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将就业工作的“一把手”工程落到实处。改善工作条件,就业工作保证了机构、场地、人员和经费“四到位”。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目标考核体系。先后出台实施“领导联系班级制度、就业率通报制度、就业率末位谈话制度、就业目标责任承诺制、就业评估奖励制度和用人单位跟踪回访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建立就业考核机制,加强对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实行以“学院为主实施”的就业工作机制;建立“就业工作定期学习制度”,积极研究就业政策、工作进展和改进措施;定期召开全校就业工作会议,分析就业情况,推进就业工作。

强化多方联动,不断完善就业工作体系。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动物生产类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2”生物技术专业(国际班)人才培养模式、“2+1+1”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放体验式基层林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和“3+1”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等。目前我校有2个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有7个省教育厅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此外,我校还积极探索建立“惟义实验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学校以实现就业为目标,提升就业服务水平。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丰富校园招聘。开通毕业生就业“校园直通车”,由校领导亲自带队走访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江西本地的上市知名企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构建了密切的用人单位关系网络,有效地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在确保毕业生求职安全的前提下,学校为毕业生举办大型招聘会2场和专场招聘会384场,吸引975家企业来校招聘,提供了岗位22000余个,供需比达4:1,毕业生校园签约率达40%以上,有力促进了校园“有形市场”建设。

大力推动校企合作,开辟“绿色通道”。学校重视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致力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产学研用合作关系,与大北农集团、江西众和化工有限公司、北京生泰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双胞胎集团、北京福乐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公司进行合作,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就业机会,实现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多赢。实现毕业生“实训→实习→就业”“一条龙”服务的“绿色通道”,目前我校建有实践教学基地155个,其中校内实习基地51个,校外实习基地104个(其中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2个),每年投入建设经费约200万元。强化就业帮扶,提供人文关怀。学校高度重视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了就业帮扶工作机制。做到“一生一策”动态管理、精准帮扶,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实现充分就业。2014届毕业生中有49位就业困难生,经有效帮扶,47人顺利就业,就业率达95.92%;另外,有80位家庭困难的毕业生领取到了每人800元的一次性求职补贴。

就业工作凸显四大特色,提高就业创业工作水平。一是确保学生充分就业,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学校积极探索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加强了与世界、中国500强企业的联系,大力引进效益好、规模大、社会知名度高、学生乐意就业的企事业单位进校招聘,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求职平台。高度重视考研文化的打造,积极引导广大学生研,通过重视学生考研引导、培养学生考研兴趣、优化学生考研服务、浓厚学生考研氛围等手段,大力引导学生报考研究生。近年来,动物科技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等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均达30%以上,全校毕业生升学率每年均高出全省平均四个百分点左右,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二是突出实践教学引领,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学校将创新创业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依托传统农业行业领域优势,针对有创业兴趣的学生群体,设计和开展了各种相关的创业教育、竞技活动、创业实践和开设“SYB”创新创业、创新实践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学校通过组织开展“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赛等各类学生社团活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搭建了广阔平台。截止2014年底,我校共获得全国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8项,省级二等奖9项,省级三等奖21项;省级优秀组织奖1项;省级优秀创作奖1项。学校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优质资源和条件。2014年,学校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9件,有98件作品立项(其中获准国家级项目25件、省级项目45件、校级项目28件)。在校生有20多个团队参加创业实践,涉及电子商务、设计、家教等诸多行业。2014届毕业生中有13人实现了自主创业。

三是充分借助校友资源,丰富就业工作内涵。通过开展“校友论坛”活动,邀请省内外企业家校友进课堂等活动,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校友回校设立专项奖学金、助学金,资助优秀贫困学生。据统计,近3年校院两级共有校友资助奖学金16项,累计资助金额达81万元,资助优秀贫困大学生438人次,为贫困学生顺利毕业、成功就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全国各地校友会组织,推荐优秀毕业生就业。目前,学校在全国建立52个校友会组织,不少优秀校友积极为母校毕业生择业提供更多机会。

四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专注引领基层就业。2014年毕业生参加村官计划等国家基层就业项目200余人,其中有25位毕业生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报考我省“三支一扶”学生50余人,其中10人成功录取;80人录取“村官”项目,17人被选入部队士官,38人报名参加预征入伍,27人正式入伍。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人数比例连续多年居全省高校首位。    (宣传部、招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