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幼儿园“离谱作业”是留给爹妈的“陪伴课”

18.10.2015  09:12

十一小长假过去快一周了,成都的李女士终于舒了一口气,找到两个广告公司的专业美编,她总算完成了孩子的假期作业。“这种作业是不是太变态了?根本是考家长。”李女士在朋友圈里愤愤吐槽道,“有时候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上班之余就把心思花在完成娃儿作业上了。”(10月15日新华网)

近年来随着教育风潮的主体化,幼儿教育也成了教育话题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热点问题,然而随着女性的逐渐自主,“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逐渐被取缔,男性和女性在家庭中担当着同样的角色,造就了幼儿教育逐年“幼龄”化,处在天真年纪的“小娃娃”被迫背上书包“上学堂”,在不该离开爹妈的时候被强制“托管”,这也是“幼儿园”的别称“托儿所”的由来,那么在心智成长的最佳时期,没有父母的陪伴,究竟对孩子造成了“几万点”伤害呢?

青少年犯罪率逐年递增,价值观走位,除却社会诱惑多,新媒体时代负面影响蔓态势严峻,最值得考究的就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关怀,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大多数家庭都面临着“生而不养,养而不教”的尴尬,将孩子交由父母看管,或者尽早的送入“托管班”,幼儿心智的养成成为了家庭之痛、社会之殇。因此,笔者认为,部分幼儿园布置的“离谱作业”,确实是一次“拼爹娘”、“拼关爱”、“拼陪伴”的有益尝试,幼儿能力有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留给父母”的作业,则是需要父母陪伴孩子“共同完成”,而在大多数作业的完成要求中,均已注明,对此心存抱怨的父母实在应该反思。

虽然“离谱作业”呼声不高,但“父母陪伴”却不得不上纲上线,“子女不孝”可以入法,“父母不陪”也可由政府介入,做出一定要求,养育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义务,工作之余陪伴孩子也无可厚非,幼儿园的“离谱作业”只是未能把握好度,把作业留出了父母也难以驾驭的“高度”,也确实应该反省,其实增加“关爱”可以通过园内互动、和父母的一次出游等立意明确的活动实现,让“作业”更接地气,更容易被接受。

教育是国之根本,幼儿的培育是为教育夯实根基,含糊不来,相关部门应针对幼儿教育制定相关办法,在大力约束的同时为幼儿教育提供保障,在保护“美丽心灵”的同时端正其价值观,同时呼吁广大“父母”勿要因为“钱途”而失了“陪伴”,对于孩子而言,最好的生活就是“有爱的生活”。父母应正视“离谱作业”背后的“陪伴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