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丰建“微支部”服务流动党员 让党建插上互联网翅膀(图)
郑光泉深入白鹤畈社区调研“党建+互联网”基层党建创新工作
“微信党支部”让党建插上互联网翅膀(资料图)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 孙娟 报道:“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教育,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执政能力?就是要利用‘互联网+党建’。”8月5日,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上饶市广丰区委书记郑光泉接受中国江西网记者采访。他说,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创新,建立流动党员“微信党支部”,把基层党建工作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能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实效。
互联网+流动党员 激发基层党建活力
坐落于广丰东南部的毛村镇,流动党员占全镇党员数的17.5%。其庞大而又分散的特点,使得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成了基层党建工作难题。
“这是党建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流动党员分布零散、思想观念多元,管理的难度很大,成本也高。”郑光泉透露,为解决这一难题,2014年4月21日,毛村镇在上饶率先建立起了流动党员“微信党支部”,通过“互联网+流动党员”,实现了线下线上互动互联,激发了基层党建新活力。
加微信群、建立微信群管理档案,党委书记、支部书记与流动党员直接对话,所有“零距离”的沟通让基层党建工作开展地如火如荼。“每天打开手机微信,就能看到家乡的新闻,虽然远隔千里,但组织就在身边,有了这个‘家’,我们就有了‘主心骨’。”8月5日,在杭州市余杭区务工的张仕参,道出了在外务工党员的心声。
以点带面“微信党支部”在广丰开花
广丰地处赣闽浙三省交界处,是江西的东大门。一年多来的实践,毛村镇建立“微支部”服务流动党员的举措取得了初步成效。为进一步拓宽服务范围,广丰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推广,将流动党员与互联网相结合,使得党员之间可以进行无障碍的互动沟通。
在外党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及时了解最新时事动态,及时接受党的教育,遇到疑难问题及时咨询,许多党员纷纷表示微信党支部就是他们的“家”,就像鸟儿找到了回家的“巢”。
“建立微信公众号,收集整合群众留言,既打通了基层联系的渠道,也使得群众诉求能够第一时间得到解决。”郑光泉称,广丰区提出的“服务群众一刻钟”概念,就是为了快速、高效地了解群众诉求,以后老百姓遇到了问题,不再是想着找熟人,而是在互联网上就能解决。
广丰县嵩峰乡驻成都党支部流动党员叶茂海曾通过“嵩峰微讯”反映了“因户籍年龄登错而失去新农保养老保险资格”问题,嵩峰乡立刻指定相关工作人员,对全乡存在同样问题的情况进行梳理,并指派相关人员一对一协调沟通,一起上报解决。
8月5日,叶茂海告诉记者:“党支部依托微信平台回应迅速,这让远在外地的我真正感受到了家乡政府的温馨服务和干部作风的真正转变。”
“互联网+党建”工作效率成裂变式提升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7月23日,省委书记强卫在全省推进党建“三大工程”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会上指出,要树立“党建+”理念,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要求基层干部探索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新模式。
“在拥有6亿多网民、5亿手机网民的今天,要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员的服务水平,就必须利用‘互联网+党建’,通过互联网进基层党组织,使整个社会管理提升到公开、透明便捷的水平。”谈及建立“微信党支部”带来的变化,郑光泉举例说,今年3月,湖丰镇桥头村学生徐佳慧患先天性心脏病、洋口严村小学生姜小露患白血病,通过党员干部的推动,一股爱心暖流在社会涌动开来,共为两个学生捐款100多万元,“基层党员队伍的接受程度非常高,其工作效率得到了裂变式提升”。
“把互联网融入到党建工作中,可以促进各级党组织解放思想,进一步学习利用新载体,提升党建水平。”郑光泉表示,三年内广丰区将建设300个电商服务站,普及网络运用,使互联网服务到党建工作的全过程。
记者通过深入探访发现,广丰“党建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面临新形势,基层党员主动想办法,提高执政能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老百姓改善生活服务。不少基层党员表示,党组织的网络化,使党员活动从“内循环”走向大开放,改变以往“相互分割、各自活动”等现象,进一步实现了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