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停车费听证方案将举行听证会 车主提质疑

12.03.2014  11:22

南都讯 打着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状况、引导公共交通出行的旗号,停车场收费涨价不可抵挡地袭来。广州市物价局昨日在发布会上通报,广州市优化调整停车场差别化收费方案听证会将于3月28日上午举行。

南都昨日率先报道了两套听证方案具体内容(详见昨日本报A22城事版、广州读本05-07版)。两套方案共同点是一类地区中心城区范围扩大、停车费大幅上涨,不同的是“肥瘦搭配”:方案一“商业停车场最高涨幅60%”加“住宅涨幅最高300%”;方案二是“商业停车场最高涨幅100%”加“住宅不涨”。

无论怎么选,车主在商业、咪表和住宅停车的综合支出将增加1至3倍。广州市物价局副局长吴林波强调,住宅停车费涨不涨、一类中心城区范围是否扩大,在听证会上都“有得倾”。

昨日由媒体代表抽取听证会消费者正式代表和旁听代表,加上人大、政协、专家学者、经营者代表,共计31名听证代表将参与听证会,发布对停车场差别化收费方案的建议。

有得倾

两方案可“瘦瘦搭配

住宅停车场涨价是这次停车费调整中引起最多反对意见的。两套听证方案中,方案一住宅收费涨价最高达3倍,方案二不涨价。吴林波介绍,制订涨与不涨两种方案,是因为社会对住宅停车费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住宅停车场经营倒挂,该通过涨价弥补亏损;另一种意见则是住宅停车是刚需,也就是说车主无论多少钱都得停车,不应纳入差别化收费。

纵观两套方案,方案一商业和公共区域停车费涨价幅度小,住宅停车费上调;而方案二商业和公共区域停车费涨价幅度大,但住宅停车费不涨。两套方案可以说是“肥瘦搭配”,在听证过程中,代表能否择优录取两方案中“有利”部分“瘦瘦搭配”?吴林波表示,“方案并非二选一”,欢迎代表提出意见,如有建设性意见都会采纳,不排除择优“混搭”的情况出现。

一类地区扩大需讨论

方案中的一类地区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及白云新城片区;二类地区主要包括除了一类地区以外我市现有城区区域以及黄埔、番禺区部分区域;除一、二类地区以外的区域为三类地区。

与现行地区分类相比,一类地区从两个步行街和天河核心区扩大到几乎整个广州中心城区,现行二类地区也将纳入一类地区范围,导致不少路段停车收费涨价幅度较大。

广州中心城区不断扩大,交通和商业发展变化,原来实施的区域划分已不适应现在的交通状况”,吴林波表示,差别化停车收费区域划分是根据广州城市道路相关交通运行指标、道路路网分布以及城区重点商业繁华区域布局情况,并综合考虑城市交通、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因素,适当扩大一、二类地区范围。

他同时强调,地区分类同样是本次听证方案的讨论内容之一,经过广泛讨论后可能会作出修改。

配套

新建一批换乘停车场

为吸引市民在城区外围停车后换乘公共交通进入中心城区,差别化停车收费方案新增换乘停车场,并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收费标准维持较低水平。广州市交委方面介绍,目前已在坑口、嘉禾、汉溪长隆、海傍、夏滘等外围地铁站点建成了一批临时换乘停车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坑口、嘉禾、海傍、南浦、汉溪长隆等5个永久换乘枢纽站建设,并在新建地铁线路中同步规划、建设一批换乘停车场。

在公交配套方面,2014年再计划新增25条公交线路,同步投放500辆新公交运力,2014年计划新增50公里公交专用道。地铁配套方面,到2018年末力争建成12条(段)线路。

车位管理费不调整

住宅区停车收费提高后,车位管理费是否水涨船高?按照广州市物价局相关规定,住宅小区业主自有产权车位的物业服务收费,按不高于该自有产权车位所在停车场小车停放保管服务收费(月保)30%的原则,由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停车场经营者)约定,按每月每车位计收。据了解,在没有新规定前,仍按上述规定执行。

[四大质疑]

1

住宅停车亏本经营?

多数只临保不亏本

亏本经营成为住宅停车费上涨最“充分”的理据。但南都记者发现,目前不少住宅停车场向业主表示没有月保车位,只接受临保,按照临保标准收费的停车场赚得更多。

据广州城调队的成本监审结果,2010-2012年,一类地区室内停车场每月每个车位的平均经营成本为569.81元,二类地区每月每个车位的平均经营成本为499 .69元。而现行住宅停车费标准中,室内月保400元,远低于成本。

广州城调队负责人韦术全介绍,569.81元是根据调查样本的三年来月支出的加权平均计算,用月保收入作为参照,是因为大部分停车场的临保进出记录只保存3个月,城调队无法收集过去三年的数据。

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住宅停车场向业主表示没有月保车位,只接受临保,“作为经营者肯定是希望选择收入高的方式”,韦术全坦言,按照临保标准收费的停车场赚得更多。记者按涨价后的住宅停车费计算,一类地区临保12小时限价18元,停一天不出车36元,一个月30天至少要1080元,比月保的500元高出一倍多。

2

住宅停车也涨价

是鼓励车主开车?

如果说涨价为了治堵,让人把车停在家里,为什么住宅停车费还要涨?”市民徐女士提出。记者采访中,不少车主提出类似质疑,“在外面停贵了,在家停也贵,就是强迫车主多交钱。”针对车主质疑,吴林波回应“住宅停车是否涨价,还要经过听证会充分讨论”。

物价局方面称:“调整住宅区停车场收费,主要是解决住宅区停车场成本高、与现行收费标准倒挂的问题,以及为车主提供更优质服务。”同时,按三类地区差别化的住宅区停车场收费政策能够体现停车场资源的价值差异,配合疏导交通拥堵工作,更好地引导市民在中心城区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从而优化交通出行结构。

3

商业和咪表停车场

不亏损为何还涨价?

既然说住宅停车场涨价为弥补亏损,但商业停车场和咪表停车场为何还涨价?停车场经营到底为公共利益还是为赚钱?

在对方案的补充说明中,吴林波特别强调,听证方案“目的不是为了提高收费多收几个钱”,而是为了疏导中心城区交通。然而,据城调队调查,目前广州大部分商业停车场收费高、周转率大,总体是盈利的,也有个别亏损,但可以从其他经营方面弥补。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涨价呢?是为了让商业停车场经营者赚更多的钱吗?“(经营企业)赚更多的钱后,会投入更多钱建设停车场,增加停车位。”广州市物价局价格处处长赖粤如此回应。而据记者了解,商业停车场经营者的收入不需上缴财政,是否会因收入提高而增加停车位,目前既没有政府部门监管,也没有法规强制要求。

此外,咪表停车场涨价幅度最大。方案中提到咪表停车位收入将上缴市财政作为经营权有偿使用费,增加的收入统筹用于城市公共交通及换乘停车场建设等。

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强烈建议,经审批的路边占道停车场的收费应统一纳入财政预算收入,并且每年报市人大审核,这些占道停车场的收入只能用于改善交通设施和作为政府财政投入新建公共室内停车场,逐步用新建永久的公共室内停车场替代临时的占道路边停车场。

4

停车费上涨两倍

能缓解中心城区堵塞?

广州市交委提交的数据显示,实行差别化停车收费后,预计近期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流量可降低10%左右,干道平均车速提高4%-5%。

广州市交委停车场管理处副处长钟佳介绍,去年市交委委托专业机构在不同地段和场所,采取问卷和访问的方式,调查车主对提价幅度的承受能力,从而得出提价与抑制停车需求之间的比例。数据显示,当停车费上涨1倍,车主会改变出行习惯;停车费上涨2倍,车主会选择不开车进入中心城区。

对此不少车主质疑,涨价为了不让市民到中心城区停车,对缓解中心城区塞车成效有多大;有刚需的车主是否注定多花钱?

对于实施差别化停车收费标准调整政策对城市交通产生的改善效果,广州市物价局副局长吴林波指出“调价是否发挥疏导作用,这个要实施后才能有结果”。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并非某项单一措施就能产生“特效”的。

广州市交委表示,除了提高停车收费,广州治堵的措施还包括城市功能调整、道路建设、地铁建设、公交站场建设、提升公交服务、交通信息化、加强交通管理和文明出行等大方面工作,也包括公交专用道、水巴、中小客车总量调控、同德围整治、金沙洲完善等项目。

路边咪表停车公司最受益

本次听证会的内容设置有错误,完全混淆了市场定价和政府定价的边界。对于非垄断性的、由私人投资建设运营的停车场,应该完全遵照市场定价原则,停车费收多少让市场决定,政府无权干涉,而目前政府管制价格的后果就是发展商和投资商都不愿意去花大价钱去建停车场,造成全市停车难,停车位供应严重不足。

在物价局公布的停车费方案里,其实最大的收益人就是路边咪表停车公司,两套方案它都大涨价,相当于鼓励公司霸住更多的道路资源建停车位,反而堵塞了交通。

———昨日下午5时半公布的听证会代表名单中并没有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他表示不解,并谈出自己的想法

中心城区将成为公务车和富人的天堂?

我当听证代表绝对不会二选一。这两个方案住宅停车一个涨300%,一个不涨,怎么弹性那么大?另外,中心城区会不会就成为公务用车和富人的天堂?

——— 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是听证会代表,他提出自己的质疑

路内咪表停车价格没必要提得太高

路内咪表停车属于公共路段,理应政府定价,但是价格没有必要提得太高。太高的话其实也收不到钱,经营者往往会(和停车者)发生暴力冲突。把半个小时收费变成15分钟,没那个必要。——— 听证会代表、广州市停车场行业协会会长潘国璠

民调

1000位广州市民过半反对提高中心城区停车费

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民调报告显示,近六成受访市民表示,提高停车费无法减少他们开车去往中心城区的次数

南都讯以提高市中心城区停车费达到治堵的目的,你认为治堵还是“致堵”?昨日,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发布的《停车收费的广州市民看法》民调报告显示,六成市民认为,这将增加中心城区乱停车的现象。

这一调查针对广州市物价局欲提高中心城区停车费收费标准的做法,了解市民意见。调查抽样范围覆盖全部12个区(县级市),以电话方式,随机访问1000名广州市民。受访者中,对于是否赞成提高中心城区停车费,过半市民表态反对。同时,也有38%的受访者举手赞成。

物价部门表示,提高停车费的目的,是出于中心城区治堵目的,这被专家质疑是缺乏政策绩效的评价标准。56%的受访市民表示,提高停车费的做法,并不会减少他们开车去往中心城区的次数。分析发现,以自驾车为主要出行方式的人群中,超过6成如是表态。

提价治堵,能否达到效果呢?受访市民中,仅有16%预期认可这一效果,多达77%的市民预期,效果会比较小,甚至不会有效果。在自驾车和周边城区居民中,均有超过8成人持这一看法。

60%的市民认为,提高停车费后将带来反作用,这将增加中心城区乱停车现象。

与此同时,如果在召开听证会之后,停车费得以提高,增加的收入去向,也受到公众关注。这些钱是给停车场,还是给政府专款治堵?在近8成市民看来,既然为了改善中心城区交通状况,那么提价后增加的收入必须用于治理道路拥堵。

方案回顾

车主停车费负担至少增一倍

广州市物价局称已考虑市民承受能力

根据广州市物价局提交的两套停车费调整听证方案,本次调整包括提高中心城区停车成本,即上调各类型停车场收费标准,同时扩大一、二类地区范围。此外,为加快停车位周转,提高车位使用效率,拟将现行的停车计时标准由“每小时”、“半小时”调整为“15分钟”。

商业停车场方案一的一类地区商业停车场白天(8:00-22:00)每15分钟4元/辆,24小时限价128元,比现行标准涨价60%,方案二白天收费每15分钟5元/辆,24小时限价160元,比现行标准涨1倍;方案一的咪表车位一类地区白天(8:00-22:00)每15分钟4.5元/辆,24小时限价144元,比现行标准涨80%,方案二白天收费每15分钟5.5元/辆,24小时限价176元,比现行标准涨1.2倍。

咪表停车场咪表停车收费提高后成为“最贵停车场”,对此,物价局方面表示,咪表停车场占用道路资源,对交通的影响较大,作为城市停车管理的有效补充,主要满足短时临时性停车需求,城市咪表停车场均执行政府定价最高收费标准,鼓励车主优先将车辆停放在室内、露天等路外停车场。

住宅停车场在住宅停车场方面,方案一的一类地区室内停车场每15分钟1 .5元,12小时限价18元,比现行标准涨价140%,月租500元,比现行标准涨价100元;露天停车场15分钟和12小时限价均比现行涨价达3倍。方案二则不调整住宅停车费。

根据方案一,车主在商业停车场支出最高增加60%,在咪表车位支出最高增加80%,在住宅区停车最高增加3倍;据方案二,车主在商业停车场支出增加1倍,在咪表车位最高增加1.5倍,住宅不涨。

对此,市物价局方面表示已考虑到广大市民的承受能力,合理控制二、三类地区提价幅度、换乘停车场收费实行较低标准、住宅区停车场按照“保本微利”原则制定等方法,合理调节市民停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