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构建“城市外交”格局展现“中国名片”
2014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暨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大会日前在广州召开,来自世界56个国家和地区的277个城市和国际组织的600多位中外嘉宾汇聚广州,分享城市治理经验,交流城市发展成果,碰撞城市创新路径。
业内专家认为,当开放包容已成为这座城市的特质,在全球化背景下,广州探索构建“城市外交”格局打造中国城市发展软实力,向世界展现“中国名片”,成为我国总体外交的有益补充。
汇聚全球智慧促文明进步
气候持续变暖威胁农业生产,交通治理不善城市道路拥堵、外来人口难以融入社区……如何破解这些“城市病”,成为全球城市共同面临的治理难题。
作为地处改革前沿的国家中心城市,广州紧紧跟上世界前行的步伐。2011年,广州市倡议设立国际城市创新奖,得到两个国际城市会员数最多的机构——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组织、世界大都市协会的积极回应和大力支持,联手创设了“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以下简称“广州奖”)。
于是每两年,全球各大城市便带着城市创新的成就与困惑来到广州。今年全球177个城市259个项目竞逐被誉为“全球城市探讨城市治理的诺贝尔奖”的“广州奖”。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户思社认为,“国际友好城市之间的双边关系已经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我们主张过渡到多边关系,希望每一个城市都能够分享其他城市的发展经验、历史文化,这种分享产生碰撞甚至冲突,进而产生创新。”
广州奖的设立顺应了世界各大城市发展的需求。玻利维亚多民族立法大会参议院参议长欧亨尼奥·罗哈斯·阿帕萨在本届大会上表示,“我们是因为友谊来到广州,更是为了城市的未来而来。世界虽然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但新的问题不断显现,需要不断更新我们的管理方式,需要汇集全球城市的共同智慧。”广州正是为国际城市治理而创造了一个全球智库。
致力城市外交打造软实力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广州市外事办主任刘保春认为,相对于以国家为核心的总体外交,以城市为主体的半官方外交形式是促进全球“民相亲、心相通”较好的载体。“城市外交在配合总体外交的同时,可参与全球治理,促进地方发展。”
事实上,作为城市外交活跃的地方政府,广州不仅倡导设立广州奖,历来十分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6大洲43个国家59个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或友好合作交流城市关系,友好城市已成为世界了解广州、广州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在本次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以下称“中国友城大会”)上,广州市又与尼泊尔博克拉市、厄瓜多尔基多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至此,中国已与世界上的友好国家缔结了2156对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关系。
城市外交的内容也在不断拓展延伸。在本届大会上,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发起“百城百校足球文化节”活动,这是我国在友城创新方面所做的有益尝试。
广州以更加积极活跃的姿态展现世界,广州对于世界的价值也在逐渐凸显。今年10月,世界大都市协会将亚太区联络处落在广州。在此期间,广州市还开通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跨境电商平台,并与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签署产业合作行动计划书,建立互信互利机制。
开放包容已成为城市特质
在本届广州奖的评选中,新西兰基督城的“我们的发展型城市”、哥伦比亚安蒂奥基亚省的“青年教育园”、中国杭州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等5个项目最终经过评委们严格得近乎挑剔的评选,而荣获了今年的广州奖。
“这些项目不仅代表着高水平的城市管理创新力,更预示着全球城市发展的未来。许多第一届的获奖项目已在其他城市生根发芽。”刘保春说。
而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要把参赛名额留给其他城市,所以广州未选择参加广州奖。“广州主动‘无缘’以自己命名的荣誉,尽显其包容开放的城市特质。”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秘书长约瑟夫·罗伊格在颁奖时说。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开放包容早已成为镌刻在这座千年老城骨子里的血脉文化,也正是因为这种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让这座城市吸纳了全球智慧将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