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骤雨话庐山:毛泽东突然感叹“现在天下大乱了”

19.10.2015  16:47

  原标题:暴风骤雨话庐山:毛泽东突然感叹"现在天下大乱了"

  "成绩伟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成了庐山会议前对全国形势的总估计,也是当时会议的基调。当众人陪同毛泽东来到蒋介石用过现在重新装修过的"美庐"别墅时,毛泽东冲着江渭清、聂荣臻、曾希圣等人说道:"现在天下大乱了。"四个人一惊,不知如何作答。

  庐山美庐,大树依然青翠(东梅摄)

  本文摘自《红墙见证录》,尹家民 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10

  庐山,就其自然景色而言,山峰绚丽多姿,气候宜人,堪称避暑胜地。山上的白鹿洞、仙人洞、三叠泉、含鄱口等景点,常令人流连忘返。变幻莫测的庐山云雾,给本来就千姿百态的峰壑不断地改变着容颜,为她涂上一层神秘虚幻的色彩。

  庐山会议旧址然而,仅就其自然风光而言,庐山算不上天下第一山;庐山闻名于世,其重要原因还在于"政治"。民国时期,许多重要政治谈判都在庐山进行,国民党的风云人物很少有不登庐山的。有人考证说,蒋介石上庐山有二十多次,也有人说三十多次。他头一回上庐山,是在1926年北伐途中,占领南昌后,于11月26日上庐山。到了共产党打下江山,自50年代末开始,它也成了会议重地,许多政治事件发生在这里。

  1959年6月,毛泽东离开北京,一路在河北、河南、湖北、湖南考察。25日回到韶山,28日到武汉,29日,从汉口乘船到达九江,然后乘车缓缓登上了庐山。对于江西,毛泽东十分熟悉,从井冈山斗争开始,他在这块土地上生活战斗了多年,但登上庐山,这还是头一次。

  在众人的簇拥下,毛泽东走过潺潺清溪东谷河一侧,来到一片蓊郁苍松和碧翠竹林之中。这里有一幢乱石垒成的两层欧式别墅。通常,屋匾庐号总是高悬于大门之上,而此屋与众不同,在院子里一块巨岩上,镌刻着"美庐"两个大字,落款为"中正题"。因为是蒋介石的手书,有人想凿去,以免毛泽东生厌。毛泽东闻知,当即制止,说:"这是历史,不要铲掉,应该留给后人看!"毛泽东一句话,使"美庐"二字留存至今。

  "美庐"原是英国人赫莉太太的私宅,建于1922年。赫莉太太和她的丈夫都是医生,在庐山上开设"赫莉医院"。这座私宅在当时庐山上是最豪华、最宽敞的一幢,宋美龄甚为喜欢。赫莉太太就将此宅献给了宋美龄,于是此屋改名"美庐"。"美庐"绿门、绿窗、绿顶、绿柱,楼上有宽敞的阳台,四周有1500平方米的花园,幽雅、清新、恬静、秀美。蒋介石在园内叫人植白竹,宋美龄则种凌霄花。

  初登庐山的毛泽东,望鄱阳湖、扬子江,千峦竞秀,万壑争流,红日东升,成诗八句,其中两句云: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从毛泽东的诗前小序和诗本身来看,毛泽东当时的心情很好,他甚至联想到桃花源里的陶渊明。

  这种愉快的心情来自他对客观形势的估计。尽管也有些国际上和国内的事情不顺心,实际工作特别是大炼钢铁、大办食堂等事情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但他总的认为,形势是好的,而且会越来越好。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在向他汇报情况时曾说,"大跃进"以来,"有伟大的成绩,有丰富的经验"。毛泽东对这几句话很赞赏,进一步发挥说:"'有丰富的经验'说得很巧妙,实际上是:有伟大的成绩,有不少的问题,前途是光明的。"于是"成绩伟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成了庐山会议前对全国形势的总估计,也是当时会议的基调。当众人陪同毛泽东来到蒋介石用过现在重新装修过的"美庐"别墅时,毛泽东冲着江渭清、聂荣臻、曾希圣等人说道:"现在天下大乱了。"

  四个人一惊,不知如何作答。

  江渭清很快琢磨过味儿来:"主席,哪里会天下大乱啊?现在形势很好的。"

  "好吧,进屋来谈吧!"毛泽东边说边走进屋子,"你们把形势和问题,都一块说说,这次中央扩大会议上,主要是反'左'的问题,不要怕右。"

  众人一块石头落地。在实际工作第一线的领导们怎么会不清楚:本来1958年农业形势很好,风调雨顺,由于大炼钢铁、大办工业和大办其他事业,增产不增收,大批粮食、棉花,一场大雪全捂在里面。敞开肚皮吃饭,吃饭不要钱的"共产风",培养了不少懒汉、败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