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于先葵:提升庐山西海品牌价值 二次创业推动旅游发展升级

30.01.2015  14:16

    新华网江西频道1月30日电 近年来,庐山西海全面贯彻旅游强省、旅游强市和昌九一体发展战略,旅游发展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面对新形势、新常态,庐山西海如何做大做强旅游经营,促进产业发展升级?如何进一步扩大品牌知名度?如何完善景区旅游配套,真正成为一个让游客满意的景区?江西省“两会”期间,新华网邀请庐山西海管委会主任于先葵做客新华网江西频道,就上述话题与网友进行交流。

庐山西海风景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于先葵

     攻坚克难:推动景区二次创业

     主持人: 在昌九一体化加速推进,与永修、武宁两县的体制机制得以理顺之后,庐山西海的旅游发展呈现快速增长。请您简要介绍近年来庐山西海的旅游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

     于先葵: 庐山西海是江西既老又新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说她老,是因为成立了近十年,后批的景区还有3个;说她新,是因为还处在创建阶段,还不属于成熟景区。

    三年多来,庐山西海全面贯彻旅游强省、旅游强市和昌九一体发展战略,坚持“一个中心、四个基地”(禅山圣水养生中心,观光休闲基地、水上游乐基地、演艺会展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的发展定位不动摇,坚持“二年出形象,五年上台阶”“二年创4A,五年创5A”的发展目标不动摇,坚持“五个突破,一个加强”“一手抓项目建设,一手抓主导经营”发展举措不动摇,大力推进“3239工程”。

    我们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景区工作取得了不少突破。主要体现在“六个有”:

    一是有了“立家之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的意见》的10号文件,为景区谋定了立家之策,一区两县总体在落实10号文件要求。

    二是有了“可种之田”。按照“10号文件”和“3239工程”,景区在重点打造一南一北即司马与巾口二大旅游码头、二大旅游集镇,并争取国务院批准了景区总规,住建部批准了二大旅游集镇4个控规,住建厅批准了12个项目规划,有了干事创业的平台。

    三是有了“吃饭之碗”。筹资1.2亿元收购了神州通在西海湖区2个旅游公司的全部股权,并按照10号文件组建了注册资金达2.51618亿元、两县享有股权的“西海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景区有了旅游经营的主导权。

    四是有了“下锅之米”。三年来,通过艰难的土地运作、政企合作、上级支持,管委会投资8亿多元,企业投资近80亿元建成、在建一批项目,并开始发挥效益。收购接管组建的“西海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头年就实现游湖上岛22.2万人次,是三年前即2011年的三倍。景区由此走上了正常发展的道路。

    五是有了“安家之窝”。通过“3239工程”的实施,景区有了一南一北二大码头,有了主导湖区经营的西海公司,有了自己的西海宾馆。去年底,管委会正式搬入巾口办公生活基地,彻底告别了租房办公租店生活的尴尬,真正有了自己的家。

    六是有了“发家之本”。三年来,干部包片区、推项目,讲实干、强督查,明奖惩、求实效,锻炼了干部,提升了士气,为景区二次创业、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