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主亲手选“特价” 品位盈利两不误

02.04.2015  14:18

  南昌文教路37号有一家名为拾得书屋的书店颇为与众不同,这里的每一本书籍都是正版销售,但价格是原价的一半左右。书店主人说,每一本书都是自己亲手挑选的,而且只卖人文、社科类的经典书籍,他相信看好书的人永远都会有。成立5年来,书店气质丝毫未变,也让拾得书屋在南昌的文化领域独树一帜。

  一种爱书人之间的共鸣

  拾得书屋,名字源自著名诗僧拾得,也寓意爱书的人可以淘到自己喜爱的书籍。书店创立于2010年,面积不大,只有40多平方米。门口一块黑板上写着“本店不售教材考试书”,书店里整齐精致,人文气息弥漫。

  36岁的杨兆是书店的两位老板之一,平常专司书籍的挑选和采购。创办书店之前,杨兆已做了十年图书销售,在北京接触到特价书后,眼前一亮,不仅便宜,更因为这里面有太多的“宝贝”。

  “以前发行受限,国内很多书籍都是计划性地分配给各地书店,一些小众书籍没有迎合市场需求,很容易被搁置在库房中。”杨兆一边说,一边拿出《草根南昌——豫章风物寻踪》说:“这本书是我在北京发现的,当地卖得不好,我拿到书店来后,却受到很多文化人的关注。

  如果一个喜欢“快餐文化”的人来到拾得书屋,可能会失望而归,因为杨兆从不会挑选这类书籍,他希望给读者呈现的是“有思想深度的好书”。出生在农村的他,由于买不起书,从小喜欢到书店和市场淘书,躲进书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最后书也成了他最大的癖好,并为他日后选书打下基础。在他看来,不论社会如何变化,一定会有一批人钟情于阅读,书店就是要为这部分人提供好书,让阅读传统一直延续下去。

  只卖“费脑子”的书,就不得不面对卖不出去的风险,但拾得书屋却坚持品质第一。杨兆从书架中翻出一本由日本作家汤川秀树写的《旅人:一个物理学家的回忆》说道:“这是一本带有文学性的自然科学著作,是难得一见的好书。三年来,书店虽然只卖了6本,但看到有人淘到它后欣喜的表情,我就特别满足,这是一种爱书人之间的共鸣。

  有读者这样形容拾得书屋:“拾得在宁静的一隅,默而不语,却为每个来过这里的人留下淡淡的书香回忆,抹不去,忘不了。

  为城市保留一份书香气

  在实体书店日渐式微的今天,令人诧异的是,拾得书屋却能保持盈利,并坚持拿出一部分收益挑选好书。

  得益于以前的销售经历,杨兆积累了固定的库存图书批发资源,其中大多在北京。为了亲眼看到书的内容和品相,并找到物美价廉的好书,杨兆经常往返于南昌和北京,不仅保证了书店的品质,也让书店的进书成本降到最低。

  按照市场行情,库存书一般是以三折价格购入,书店再以五六折价格卖给读者。由于价格与网上差不多,品质又比网上好,书店一直有一批愿意购书的常客。这些年,书店每个月平均收入1.5万元,除去基本开支,还能盈利几千元。“赚得跟一般的工薪族差不多,但我已满足了,至少能让我在维持书店经营的同时,还有钱来继续选好书。”杨兆说。

  如今,书店会不时地举办读书分享会,希望吸引更多的读者。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书店也考虑过转型,但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杨兆还是决定坚守初衷。“选书的标准不能变,因为南昌书店越来越少,我从心里希望更多人能够沉下心来阅读,在浅阅读和快餐文化的潮流中保留难能可贵的习惯,也为这个城市保留一份书香气。

  江西日报记者 陈 璋文/图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