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儿沟铁矿矿工打死看守投奔抗联

29.09.2015  14:19

  核心提示

  9月18日,辽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本溪南芬庙儿沟“万人坑”迎来大批凭吊者。

  1931年9月18日,庙儿沟铁山被日本人独占,而他们“要矿不要人”的政策,将那里变成了一座人间炼狱。到抗战胜利时,惨死在庙儿沟铁矿的劳工、抗日被俘人员及当地百姓共计1.7万人。

  庙儿沟铁矿,浸染着劳工的血和泪,劳工们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

  铁矿 适宜造武器,日本着急开采

  “以前这里有座铁山,埋藏着优质的铁矿资源,在山顶能直接捡到铁矿石。从1823年开始,民间的采矿人就陆陆续续地来到庙儿沟。”9月11日,在南芬露天铁矿区,记者见到了原南芬露天铁矿宣传部部长刘世玉,尽管退休多年,他还会经常回到矿里看看。

  “1894年,沙皇俄国和日本就将黑手伸向了铁山。没等到日俄战争结束,日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勘探了。 ”日本大财阀大仓喜八郎与日本军政界的关系密切,在日军刚渡过鸭绿江不久,他就派人调查资源。他们发现庙儿沟铁矿质地优良且储量丰富,极具开采价值。因此,1910年6月,清政府农工商部刚批准了《中日合办本溪湖煤矿合同》,日本人就打着“中日合办”的旗号,在庙儿沟铁山进行开采试钻。一年后,大仓喜八郎与清政府合办“日中本溪商办煤铁有限公司”,正式开采庙儿沟铁矿。

  “日本人专门挑选富矿开采,当年他们就开采了5.1万吨的富矿石。为了方便矿石的外运,他们还修筑了南芬至矿山的铁路支线。 ”刘世玉说,“1931年9月18日,日本彻底将庙儿沟铁矿据为己有。因为那里的铁矿石品质特别好,尤其是低磷、低硫的特点非常适合生产军工武器,这对于企图侵略整个中国、进而征服世界的日本人来讲,尤为诱人。

  自那时开始,日本的掠夺变得越来越疯狂,大仓喜八郎在庙儿沟铁矿实行“要矿不要人”政策,劳工们的噩梦也随之来临。

  “那个时候,庙儿沟铁矿上的日本人让劳工加班加点地采矿,每天要干16个小时以上,中间不允许有一丁点偷懒。 ”今年64岁的本溪市民李忠顺,从小在庙儿沟长大,他的父亲是南芬露天铁矿的老矿工,在日伪时期曾在庙儿沟铁矿当过童工,亲眼目睹了日本人的贪婪和暴虐。日本人每天天没亮就驱赶劳工上工,对于那些病得起不来的人,抓起来就是一顿暴打,如果还不能上工,就直接杀掉。

  矿工被喂狼狗,被扔进炼人炉

  李忠顺的父亲曾经告诉过他,日本人在庙儿沟设置了狼狗圈、炼人炉、刑讯室等设施,那些反抗或者表达不满的劳工,不是被带到刑讯室上刑,就是被扔进狼狗圈。

  “狼狗圈里养着十几条大狼狗,平时都不喂,那些‘不听话’的劳工就是食物。还有的人只是因为拉肚子,就被活活扔进了炼人炉。 ”李忠顺说,他的父亲每次讲起这些事,都恨得咬牙切齿。

  “很多劳工都是日本人和把头从外地骗来的。 ”刘世玉告诉记者,那个年代,人民生活很艰苦,一年到头也吃不上一个白面馒头,日本人为了让中国人相信他们的说辞,在劳工上闷罐车时,给每个人发两个白面馒头。

  当时,日本在庙儿沟以打坑洞的方式开采铁矿。雷管、炸药等危险物品随意堆放,日本人也没有给那里的劳工提供任何安全防护措施,雷管、炸药等爆炸物品炸死劳工的事经常发生。

  1941年,在一个被称为“290水平坑洞”的一个道岔子发生了雷管爆炸,当场就炸死37名中国劳工。然而,日本鬼子和把头只把十几具尸体装进箱子,扔进庙儿沟东山的乱石坑,其余劳工的尸体则和碎矿石一起装进了“轱辘马子”(即在铁轨上运行的矿车),死去劳工的鲜血顺着矿车滴了一地,浸红了坑道。而这些沾满了劳工鲜血的铁矿石被日本侵略者一车车掠走……

  繁重的劳动加上日本人的迫害致使大批劳工命丧黄泉,至日本战败投降,被遗弃在东山乱石坑的尸骨已达1.7万多具,“万人坑”因此而得名。

  上世纪60年代,本溪市文化局文物考古队在遗址挖掘时,现场所暴露出的尸骨形态令人惨不忍睹,那些尸骨顺着锁骨用8号铁丝串联,3个人穿成一串,5串摞成一摞……现场看到的人无不心悸,恨得咬牙切齿。

  特殊工人 打死看守投奔抗联

  因为不堪忍受繁重的劳动和日本人的暴行,劳工们开始反抗。

  “特别是四坑口的那些劳工,他们的反抗情绪最为强烈。 ”刘世玉说,四坑口的劳工都是被日本人冠以“国事犯”、“经济犯”、“嫌疑犯”、“浮浪子”等罪名的“特殊工人”,他们遭受的压迫最为严重。

  地处铁山半山坡的四坑口,有两条小铁轨直通富矿层,日本人总想一口吞下这块“肥肉”,因此,不顾劳工的死活,日夜采挖。劳工们被迫凿岩放炮,推“轱辘马子”矿车,整天在呛人的尘烟中当牛作马。抑制不住怒火的“特殊工人”,采取磨洋工、毁工具的办法对抗,有时他们也想方设法来“”的,比如打鬼子、揍把头等。

  这些人中,有一个负责推车的大个子,叫侯刚,劳工们都管他叫“大老侯”。他下到四坑后,带头站出来和鬼子把头周旋,是劳工中的主心骨。在矿坑里,他还向劳工宣传“不能让日本人欺负中国人、把日本人赶出中国”等思想。

  1932年3月的一天下午,大老侯带领其他7名劳工将日本看守和把头打死后,钻进茂密的山林之中,投奔抗联去了。

  “1965年,我们矿区办矿史展览收集资料时,南芬永安村的一位老大娘和她的儿媳称,30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她家突然来了七八个人,说是去找抗联的。大娘知道抗联是打鬼子的,便立即烧火做饭,临走还烙了一锅大饼子,让他们带着路上吃……”刘世玉说,这几个人可能就是大老侯他们。

  “从1905年至1945年的40年中,日本从庙儿沟铁山掠夺矿产资源700多万吨,如果没有劳工的反抗,被抢走的矿石会更多。”刘世玉说,在反抗侵略和掠夺上,中国劳工始终没有放弃过战斗。□记者/王敏娜(照片由本溪市南芬区政府提供)

  庙儿沟“万人坑”遗址挖掘现场。

  庙儿沟“万人坑”原址立起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