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传瓷韵 瓷海茫茫觅“萍”踪

14.04.2015  19:00

 

黄萍,1973年出生,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景德镇学院艺术系教授,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教师高级职称执行评委,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女陶艺家协会会员。其作品融合传统派画技和学院派画风,擅长高温釉彩及庭院系列综合装饰。其作品还分别被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江西省博物馆、江西工艺美术馆、江西省文物保护中心收藏。中央电视台闽龙陶瓷大比拼节目中记者专程赴景德镇对其进行专访。

 

黄萍主要艺术成就

2006年作品《花语寄情》获第一届锦绣中华美术作品金奖

2006年作品《庭院深秋》获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银奖

2006年作品《蝶恋花》获紫荆杯江西陶瓷艺术大奖赛金奖

2007年作品《荷趣》获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奖赛金奖

2007年作品《荷塘印月》荣获庆香港回归十周年艺术展金奖

2008年作品《清韵》获周杰伦青花杯大奖赛金奖

2009年作品《荷韵》获首届江西省美术教学成果大赛银奖

2012年作品《花开富贵》获江西省文联女陶艺家大奖赛金奖

2013年作品《知春》获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2013年作品《荷和》获第十五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5年作品《国色天香》被江西省博物馆收藏

2006年作品《庭院系列》被江西省博物馆收藏

2006年作品《唯有牡丹真国色》被江西省文物保护中心收藏

2007年作品《》 被江西工艺美术馆收藏

2010年作品《奋进》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收藏

2012年作品《鱼乐图》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

2014年陶瓷镶器《庭院印象》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专利

 

 

 

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从业者成千上万,其中不乏技艺深厚者,如果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很难脱颖而出,开辟自己的天地。黄萍将绘画与雕刻结合,通过釉上与釉下并用的手法,创作出了诸多糅合民族性和现代感,装饰性和艺术性兼具的现代陶艺佳作——“庭院”系列瓷艺。这些极具黄萍“面貌”的作品在呼唤创新的行业大背景下一经问世便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传统派与学院派“混血儿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过去素有传统派与学院派之分,而随着国家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景德镇各个大专院校相继开设美术专业,如今景德镇从事陶瓷装饰设计、美术创作的中青年陶瓷艺术家,大多进入过各个院校美术专业深造。他们在艺术实践中,既有造型能力又有理论知识,均能在继承传统陶瓷工艺技巧和强化书画绘写能力中,去吸纳现代艺术的审美理念和创新手法,去追踪世界美术的发展趋向和时代新潮,早已超越了传统派与学院派的简单界定。黄萍就是这样一位青年陶瓷艺术家,他是景德镇传统派与学院派的“混血儿”。

      黄萍师出名门,父亲黄周生是首届景德镇工艺美术大师,以其精湛粉彩工笔技艺以及专注艺术创作的精神,深深影响了成长中的黄萍,引导其踏入艺术创作大门;婚后有着深厚陶瓷美术理论底蕴的公公——景德镇学院艺术系教授、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罗学正以其渊博学识,助其拓展了艺术视野。

      作为从传统入手学艺,在学院求学成才的陶瓷艺术家,黄萍超越了传统派与学院派的简单界定。在陶艺创作中,黄萍采用多种形式,既有粉彩、新彩瓷画,又有集建筑艺术和陶瓷装饰为一体的现代陶艺综合创作,作品中,集优良传统陶瓷装饰技艺和现代构成艺术为一体,注重意境的表现,追求作品的完美效果。黄萍在钻进去学传统瓷绘精华,跳出来求现代装饰真趣的艺术探求中,能做到技与道的合一,亦非一朝一夕之功。黄萍在走着一条不同于前人、有别于过去的道路。从黄萍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她对当代花鸟瓷画艺术形式的思考和创新。

      细品黄萍的瓷画创作,其特长是材质运用和工艺技法不拘一格,手法精益求精而不烦琐堆砌,立意别出心裁而不怪诞诡谲,擅长运用新彩、粉彩、色釉、综合装饰创作现代花鸟瓷画。作品注重材质美的展示、意境美的开掘,巧妙地融合了陶瓷装饰与绘画绘写的综合性,注入了立足传统而超越传统的现代感,具有细腻、传神、灵动、秀美的艺术特色。

工艺与美术并重“庭院风

      近年来,黄萍为了张扬艺术个性,扩展陶瓷绘画的包容性,她在艺术创新上另辟新径,对陶瓷艺术装饰纹样与民间建筑雕刻小品精研深究,以“庭院”系列瓷艺为继往开来、融会贯通的突破口,通过绘画与雕刻结合、釉上与釉下并用的手法,创作出了诸多糅合民族性和现代感、贯注民间风和装饰感、展现绘写性和立体感的现代陶艺佳作——“庭院”系列瓷艺。

      “庭院”系列瓷艺采用解构的手法,以浮雕、镂雕的形式,将老墙、瓦当、石雕木刻等元素引入作品中,与黄萍擅长的花鸟鱼虫们进行重置。这时陶瓷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发挥了平面纸媒无法替代的作用,多元素的有机统一产生了全新的样式。即便很肤浅,却开启了无限的可能。

      记者赏析她的“庭院”系列瓷艺珍品之一的瓷板画《庭院深深深几许》时,看到的是作者描绘花形鸟态时的笔意清隽,是作者刻画瓦当院墙中的色调古拙,是釉色与窑变的升华,是绘画与雕刻的合璧,是 “香园小径独徘徊”的情感寄托,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哲学思考。那精雕细刻的瓦当、那色彩斑斓的老墙,那盛开怒放的牡丹、那鲜活灵动的小鸟,通过以民居建筑为载体,工笔花鸟为装饰的设计形式,把远与近、浓与淡的空间形式感和动与静、力与美的艺术表现力展现得生趣盎然而雅趣横生。以简驭繁、以少胜多的艺术理念,在这件作品中被展示得恰到好处。

艺术追求上的“不安分者

      黄萍在艺术道路上的追求,并没有因庭院系列作品的广受欢迎而止步。

      在黄萍位于大师汇的艺术展厅内,一组全新风格的高温釉彩瓶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在这组陶瓷作品中,黄萍大胆地运用色彩的对比,结合釉上釉下的创作技法,让作品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黄萍的新作《清风雅韵》,就是一件以荷花为题材创作的作品。作品中,作者对于荷花形态的描绘,已到了收放自如的境地,水墨色的荷叶层次分明,通过虚与实的对比,将画中的荷花映衬得格外高雅而脱俗。而天空中一只飞鸟的掠过,则让宁静的画面,充满了勃勃生机。

      画面中,落日的余晖,为荷叶甚至飞鸟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色彩,这分温暖,甚至已浸透到荷叶的内心深处。在记者想来,创作这件作品时,黄萍的心中一定是满怀温情的。因为,在别人都在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落寞时,她感受到的,却是日落而息,家人相聚的暖意。而画中颗颗成熟的莲子所代表的丰收,不也正是人们所期待的吗?

      已在陶瓷艺术方面有所建树的黄萍,还在陶瓷艺术上苦苦探索,黄萍告诉记者,“作者的品味常常决定作品的格调,无我则无味。因此在探索新技法、新形式的同时,我还要加强自身的综合修养,强调作品中情绪和感知的表达十分重要,作为艺术家,麻木是一种慢性毒药,我要时时提醒自己,切记!切记!”这是黄萍艺术道路追求永无止境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