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统计局局长王建农接受采访 解读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
一
问:7月20日,省统计局公布上半年江西主要经济数据,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作为省统计局局长,您认为“稳”在哪里,“进”在何方,“好”在何处?
答:今年上半年,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总书记“一个希望,三个着力”的重要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积极作为,精准施策,出台了一系列促“稳增长”重大举措,全省经济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特点突出体现“稳”“进”“好”三个关键字。
“稳”——经济运行总体趋稳
一是增长稳。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保持中高速增长水平,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是就业稳。全省新增城镇就业37.2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82.7%;城镇登记失业率3.3%,低于控制目标1.2个百分点。
三是价格稳。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1.3%,稳定在2%左右的低位水平。
四是农业稳。全省春粮产量18万吨,增长10.7%;早稻播种面积2087.2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 农户对早稻收成预期较高。
五是收入稳。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居民收入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正文分页}}
“进”——积极因素加快聚集
一是经济结构向服务业加快转变。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9%,占GDP的比重39.1%,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1.3和1.5个百分点。服务业企业生产经营全面提速,实现营业收入增长8.7%,高于全国水平2.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加快22.6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加快转型恢复增长,实现零售额分别增长15.7%、13.1%,高于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和1.9个百分点。旅游业突出特色蓬勃发展,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4%、37.7%。
二是新兴产业新业态加快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壮大,全省航空、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4.1%、12.1%和11.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5.2%,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新型业态发展态势趋好,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1367.3亿元,同比增长1.4倍;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销售额增长50.9%,同比提高22.8个百分点。
三是市场主体活力加快迸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全省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增长21.1%,新增个体工商户和企业分别增长22.7%和22.3%;新增个体工商户和企业为社会提供45.9万个就业岗位,带动19.5万创业者创业。民营经济的活力增强,非公经济的工业增加值增长10.9%,高于规模以上1.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19.7%,占全省投资的74.6%,比一季度分别提高4.1和 3.5个百分点。
四是民生保障建设加快推进。财政支出结构更趋民生,教育、社保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75.7%。棚户区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棚户区开工6.3万户,基本建成3.3万户,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55%和80%。
{{正文分页}}
“好”——发展态势企稳向好
一是工业生产企稳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39.5亿元,增长9.6%,比一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6月份均增长9.8%,比3月份、4月份分别回升0.7和0.1个百分点,呈逐步回暖态势。
二是需求增长企稳向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3%,一改前5个月逐月回落态势,比1至5月回升0.2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逐渐回暖,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首次实现正增长,分别为3.7%和5.2%,比一季度提高25.6和26.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2%,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外贸出口增长4.1%,比1至5月回升3.5个百分点。
三是运行质量企稳向好。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4%、16.3%,比一季度分别提高2.6和2.4个百分点。税收增长9.4%,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75.9%,比一季度分别提高3.4和2.9个百分点。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一季度降低12.7个百分点。
四是先行指标企稳向好。工业用电量4月份以来累计增速稳定在5.3%,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全省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从3月份开始连续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公路货运量增长13.1%,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铁路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降幅分别比一季度收窄1.6和0.5个百分点。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长20%,存款余额增长10.6%,贷款增速跑赢存款。
{{正文分页}}
二
问:您认为,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能够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上半年,我省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中高速增长合理区间,部分指标增幅高于全国且位居全国前列。比如:GDP、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全国2.0、8.0和3.3个百分点,这三项指标增幅均排在全国第四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4.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九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增速分别高于全国0.8和3.2个百分点,也居全国前列。在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省委、省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深入推进“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战略举措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主动适应新常态、科学引领新常态的结果,也是全省上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敢于在经济领域“破”与“立”的转换中促改革谋发展的结果。
当前,我省正处在改革创新攻坚期、加速发展爬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经济增长长期积累的矛盾与短期问题相互交织,需要把握好各方面的关系。
首先,要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稳增长和调结构是对立统一体,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为调结构争取必要的时间和空间。调结构从长远看能创造更新、更大、更高的需求。但由于当前新旧经济动力转换还在进行之中,在短时期会加大经济下行压力,迫切需要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找出最佳平衡点。
其次,要把握好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关系。江西属于欠发达省份,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目标,今后几年必须保持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实力。但由于创新驱动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特别是工业以高耗能行业为主导的粗放型生产方式没有根本性转变,实现绿色崛起目标,迫切需要找到既要总量更要质量的最佳切入点。
第三,要把握好资金适度流动性与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的关系。金融和实体经济相辅相成,一方面,经济发展需要资金支持,当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比较突出,需要保持资金适度流动性。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多年积累的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地方政府等领域的债务风险有所上升,过度放松银根可能增加金融风险,迫切需要找到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最佳配置点。
第四,要把握好要素成本上升与企业市场主体活力的关系。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倒逼”企业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素成本上升,直接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加经济潜在增长率下行压力,迫切需要找到要素投入与企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面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难题,省委、省政府坚持发展战略定力,积极主动作为,既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以简政放权、放宽准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以市场力量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又用好党委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围绕稳增长、强实体、控风险,先后出台“稳增长20条”和“稳增长22条”具体措施,帮助实体经济走出困境,这些政策举措取得了积极效果,在新常态下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充分说明省委、省政府战略决策是科学的、正确的,采取的一系列“稳增长”措施是及时的、有效的。
{{正文分页}}
三
问:您认为,当前我省经济运行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答:我省经济运行在出现一系列积极性变化的同时,也面临许多瓶颈制约。我认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影响;二是来自自身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不确定性有增无减。美国经济虽然二季度有所好转,但后期走势有待观察。欧元区经济出现企稳迹象,但希腊债务危机仍是影响其持续复苏的隐患。日本经济虽走出通缩,但增长态势疲弱。新兴经济体受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滑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从国内看,我国结构调整的阵痛仍在持续,新旧动力转换尚未完成,产业、地区、行业分化明显,经济风险因素依然较多。
从省内看,我省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许多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没有得到根本缓解。
一是整体经济下行压力有待缓解。受国内外市场需求萎缩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同比仍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上半年,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0.5、2.8、1.8和1.3个百分点。受主体税源减收影响,经济运行质量依然不高。
二是企业生产瓶颈制约有待缓解。主要是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低迷。6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9%,已连续41个月下滑,降幅较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铜价4.25万元/吨,较上月下跌3000多元;钢材价格同比下跌35%以上,三级螺纹钢已跌破2000元/吨,为历史最低水平;水泥价格跌至220元/吨,基本接近企业成本底线。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1至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4.9%,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8.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元;企业销售、管理、财务三项费用同比上升5%。受成本上升、价格下跌双重挤压,加上融资环境仍然偏紧,企业盈利能力减弱。
三是经济增长后劲不足有待缓解。新开工项目投资下降,上半年,全省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长15.5%,低于全省增速0.8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投资下降18.7%。国家对地方融资平台约束加强,政府后续投资能力不足,上半年我省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下降36.3%。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传统消费业态增长乏力。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我省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是转型的阵痛,克服这些问题和困难,需要一个过程。只要我们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的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格局,这些问题会逐步得到化解。
{{正文分页}}
“进”——积极因素加快聚集
一是经济结构向服务业加快转变。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9%,占GDP的比重39.1%,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1.3和1.5个百分点。服务业企业生产经营全面提速,实现营业收入增长8.7%,高于全国水平2.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加快22.6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加快转型恢复增长,实现零售额分别增长15.7%、13.1%,高于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和1.9个百分点。旅游业突出特色蓬勃发展,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4%、37.7%。
二是新兴产业新业态加快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壮大,全省航空、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4.1%、12.1%和11.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5.2%,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新型业态发展态势趋好,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1367.3亿元,同比增长1.4倍;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销售额增长50.9%,同比提高22.8个百分点。
三是市场主体活力加快迸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全省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增长21.1%,新增个体工商户和企业分别增长22.7%和22.3%;新增个体工商户和企业为社会提供45.9万个就业岗位,带动19.5万创业者创业。民营经济的活力增强,非公经济的工业增加值增长10.9%,高于规模以上1.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19.7%,占全省投资的74.6%,比一季度分别提高4.1和 3.5个百分点。
四是民生保障建设加快推进。财政支出结构更趋民生,教育、社保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75.7%。棚户区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棚户区开工6.3万户,基本建成3.3万户,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55%和80%。
{{正文分页}}
五
问:您认为,下半年怎样才能克服当前经济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答:我认为,下半年应立足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这个基本着力点,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是抓措施促落实,着力打牢稳增长的基础。对照年度目标任务,加强经济运行调度,跟踪检查省政府稳增长“22条”措施落实到位情况。重点抓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措施落实,进一步打造昌九一体化核心增长极,巩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成果,培育赣西经济转型、赣东北开放合作新的增长点,力争三季度全省经济实现企稳回升。
二是抓企业强实体,着力增强工业经济实力。把工业发展作为“稳增长”的核心,重点关注全省百户优强企业后期走势,千方百计破解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资金、土地、劳动力、用电等要素保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压力。
三是抓项目增后劲,着力提升投资带动能力。抓住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接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促进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四是抓改革出创新,着力打造宽松发展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制度,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进一步提高简政放权“含金量”,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强化创新驱动,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总之,只要全省上下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坚持稳字当头、进字为重,以稳促进、以进助稳,突出问题导向,狠抓政策落实,着力在扩大需求、调结构、增后劲、优生态、惠民生上下功夫,一定能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江西日报记者 李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