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国:一纸标准不是婴童理发“安全阀”

24.04.2014  12:09

  日前,一份关于婴童头发与健康的调研报告显示,十万余份问卷调查中,超七成家长认为,婴童外出理发时会出现被误伤、感染疾病等问题。报告还显示,九成理发店卫生隐患多,交叉感染威胁婴童健康。记者走访贵阳多家幼儿美发店发现,其卫生问题堪忧,而目前尚无针对儿童理发店的卫生监督标准。(4月23日《贵阳晚报》)

  与成年人相比,婴童在理发过程中,出现误伤、感染的几率要更大一些。但是长期以来,对于婴童理发这个不显眼的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不管是卫生监督的标准规定,还是现实中的监管方法,都面临尴尬。

  基于此,很多人认为,只要制定出卫生监督标准,就等于找到了釜底抽薪之举,为婴童理发设置“安全阀”。其实,这种思路,虽然找到了纸面上的盲区,并试图通过清晰的规定和约束,扭转现实中的安全窘态。但是,就笔者来看,一纸卫生监督标准,能否产生理想效果,还处于未竟之间。

  一方面,关于婴童理发的卫生监督标准,很难找到可借鉴性样本,还停留在“摸石头过河”的阶段,制定的标准能否与实际相符,还不能确定。另一方面,纸面规定面前,如何操作才是最关键的,监管部门如何确保监督方式全覆盖呢?比如,城市和农村,相距甚远,有限的监督执法力量,必然无法满足现实中的刚性需求。

  因此,一纸标准,还是不要寄予过多的厚望。标准可以出台,并不断充实和补强,但是后续的配套制度亟需跟进和完善,才是明智之举。在这方面,相关监管部门的职责强化自不必多说,最为关键的,还是要实现“私力救济”的目的。具体而言,标准出台后,婴童的家长就等于有了“法宝“,对于卫生监督标准,关键就是要让家长们了解透彻,对于具体的内容做到了然于胸。在为婴童理发时,就需要用标准来衡量理发店各项服务是否达标,如果发现不符合标准的现象,就可以要求理发店改正,或者向相关部门举报投诉。

  从根本上而言,依靠僵化的标准规定,以及外力的监督和约束,力度必然弱化。如果,将“挑刺“的权利赋予婴童的父母,则等于在理发店内部设置了最好的“监督员”。毕竟,每个婴童,都是父母的心肝,如果父母们都了解了理发卫生标准,必然会按照相关标准,用行动倒逼理发卫生状况的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