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建国后唯一一张毛泽东持枪瞄准照是何时所拍摄

15.10.2015  17:08

  核心提示:人们熟知的一张毛泽东持枪照摄于1964年,它取材于我军军事训练史上“百日辉煌”的全军大比武的背景下。而这场席卷全军、规模空前的全军大比武浪潮的发端与一个人息息相关,这个人就是郭兴福。

毛泽东持枪瞄准照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佚名,原题:毛泽东与枪的故事(本文是节选)

  人们熟知的一张毛泽东持枪照摄于1964年,它取材于我军军事训练史上“百日辉煌”的全军大比武的背景下。而这场席卷全军、规模空前的全军大比武浪潮的发端与一个人息息相关,这个人就是郭兴福。

  1960年以来,时任解放军南京军区某部二连副连长的郭兴福在多年的教学中,吸取班战术和单兵战术教学的优点,把练技术、练战术和做思想工作结合起来,总结了一套从实战出发从难从严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南京军区领导的肯定。这套教学方法被称作郭兴福教学法。它一经总参《军训简报》刊发,就引起分管军队训练工作的叶剑英元帅的注意。1963年12月,他来到南京、镇江等地观看了郭兴福教学法汇报表演并非常赞赏。随后撰写报告给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详细介绍了郭兴福教学法,并建议推广。毛泽东仔细审读了叶剑英的报告,当看到“把兵练得思想红、作风硬、技术精、战术活,而且身强力壮,一个个都像小老虎一样”等文字时,在下面画了一道粗粗的杠线,说:这一条我最感兴趣。且认为郭兴福教学法对传统练兵方法不仅是继承,而且有发展,“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1964年1月,中央军委转发了叶剑英的报告。中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罗瑞卿在南京举行的全军学习推广步兵某部副连长郭兴福创造的把练思想、练作风和练战术、练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的练兵方法现场会上,提出了举行全军比武的建议。中央军委批准了这一建议。很快,郭兴福教学法在全军得到普及。随之而来的是一场规模空前、高潮迭起、席卷全军的军事训练大比武。半年时间,各军兵种分18个片区,参加比武的共有3318个单位、3.3万余人、3766个项目,共评出694个尖子单位、3070名尖子个人。

  1964年6月10日晚,罗瑞卿接到一个振奋人心的通知:毛主席要到训练场看军事表演。原来,毛泽东看到全军比武情况简报后,对这场全军大练兵、大比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还得知许多老将军和中央领导早就纷纷前往训练场观看军区的比武表演。于是,他拿起笔来在简报上批示道:“此等好事,能不能让我也看看。”6月15日下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了练兵场。在北京出席中央工作会议的全国各地领导人也一同到来。来自全军各部队的军事技术尖子,进行了精彩的军事训练汇报表演。毛泽东在观看了济南军区某部战士宋世哲40秒内射出40发子弹、命中40块钢靶,其间还4次压弹的射击表演后,十分高兴,他对身边的人说:“把神枪手的枪拿来看看!”他端起宋世哲使用的56式半自动步枪,仔细地察看,又举枪做了瞄准动作。这一珍贵的历史瞬间被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下来,为我们留下了唯一的一张毛泽东举枪瞄准的历史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