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国:图标设计不能背离社会良俗

08.05.2014  11:50

  据《楚天金报》报道公共场所“禁止随地便溺”用图标如何表示?近日,武汉地铁4号线站内的一栏宣传画给出答案:在小便男子旁,配了把大剪刀。随即引来不少网友的围观和吐槽。昨日,图标设计方表示,这只是一种幽默有趣的网络化表达,并无恶意。(5月7日《京华时报》)

  对于图标设计来说,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醒过往乘客文明出行,在此基础上加上一点幽默色彩,也未尝不可。幽默精神固然可以有,但是也要遵循社会良俗,不能只顾赚取公众眼球,而忽略了社会责任的承担。

  诚然,武汉地铁内的图标设计,并没有违反相关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但这并不代表其存在就具有合理性。在法律的内涵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任何行为要遵循公序良俗,而不是为追求创作新意,将社会良俗弃之一旁。对于图片而言,如果里面充斥着“小便”、“大剪刀”等内容,明显具有恶搞的嫌疑,与社会健康风气相背离。

  进一步来说,图标的张贴,目的就是在向公众传递一种信号。图标的内容是真实的,具有引导作用,可以明确的告知社会成员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果做了不该做的事情该受到何种惩罚。比如,道路旁边的限速标志、禁烟场所的图案标示等等,从这些图标中,我们都可以得到明确的信息,指引我们的日常行为。但是,地铁内的“禁止随地便溺”图示,配置以剪刀的暴力色彩,难道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

  其实,这样的图示警告,面临着极大的尴尬。一方面,即便图片中配上剪子,若是真有随地便溺者,难道还真的施以“宫刑”?另一方面,图标过于追求娱乐化,必然缺失严谨的内涵,在乘客心中,又有多少人对图示一笑而过呢?因此,地铁内的图示,应当考虑实际需求和社会良好俗,为乘客行为提供可靠指引,从而引导每个人合理安排自身的言谈举止。如果,忘记了图标设计的本意,这种图示内容不要也罢。

  因此,在图标设计元素中,还是少点低俗,多点严谨,不要只是为了标新立异,而忘却了图标的本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