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国:“复旦投毒案”不该再有二次伤害

04.04.2014  12:39

  黄洋事件已经整整过了一年时间,其父母仍然很难接受这个事实。在清明临近期间,黄洋父母选择了回到荣县新桥的老家,不愿意被外界他人干扰,“每次提起这事就会想起洋洋,这是在向我们的伤口上撒盐。”(4月3日《华西都市报》)

  “复旦投毒案”宣判后,被告人林森浩被判处死刑。事件的来龙去脉令人扼腕叹息,其带给我们的思考,远远超过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在该案背后,除却法律因素的考量,还充斥着关乎黄洋与林森浩家庭环境、成长历程等方面的讨论和思辨。时至今日,舆论依然没有放过任何一丝机会,还在两个悲剧家庭之间寻找着什么,而这却给两个家庭造成了二次伤害。

  黄洋的离去,林森浩被判处死刑,在法律空间内,不管是谁,都为事件划上了最为悲悯的句号。如果两个人没有纠葛,如果林森浩手下留情,如果……,那么多的如果背后,是两个高材生光辉未来的憧憬。然而,世上就是缺少如果,一切都已经发生,二人的生命转折让两个家庭瞬间支离破碎。背负道德的标签,在两个家庭之间,林森浩与黄洋的父母陷入了舆论旋窝中,围绕双方之间的仇恨与恩怨,并没有因为案件的判决而渐渐散去。

  反思投毒案,理应站在法律视角来进行全盘审视,而不应将无辜的父母们纳入到案件梳理思路中。林森浩有错,就在于他用自己的双手扼杀了同窗舍友,也扼杀掉了自己的未来和希望。但是,作为林森浩的父母,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教育方式去培养自己的孩子,争取让他成为一个有用之才,并不该为儿子的行为承担道德的谴责。而黄洋的父母,儿子的惨遭毒手,愤懑与怨恨自然必不可少,对于林家的态度,自然也可以理解。

  如同马加爵案、药家鑫案一样,事件的终结并不是舆论风平浪静的起点,还有很多舆论矛头对准他们的生身父母,去窥探父母们内心最为痛苦的一幕,这无疑是最残忍的。孰不知,对这些父母而言,舆论的过度关注会逼迫他们隐藏在社会角落里舔舐着心灵上流血的伤口。这是一种折磨,也是一种痛苦,只不过喧嚣的舆论背后,又有谁能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呢?

  如今,事件已然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对于舆论来说,不要只图口舌之快,而将二次伤害带给两个家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