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国:少女坠楼凸显生命教育真空

09.01.2015  12:18

  17岁女孩请假外出,留下“想到另一个世界去”的QQ心情后失联,之后却被人发现已从10公里外的一处小区顶楼坠下死亡。“孩子来上学时好好的,怎么会跑那么远自杀?”女孩家人向新东方烹饪学校追问女儿死亡原因,悬疑虽未得到解答,双方却达成了慰问协议。(1月8日《郑州晚报》)

  看到这样一则新闻,相信每个人都为该女孩的自杀而惋惜不已。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将自己的生命视为草芥,的确过于偏激。或许,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和不顺,会让她感到沮丧和迷茫。但无论如何,花季般年龄的女孩子都该勇敢的面对生活,享受生命,去迎接自己崭新的未来。

  其实,类似的自杀现象并不少见,出于感情折磨、心理压力、学业负担等原因,青少年选择轻生并非个案。比如,去年11月30日晚,一名四川男孩子声称失恋,并在网上直播了自己的自杀过程。再比如,去年12月26日,广州中山一名18岁的女孩子好心帮助别人,在被骗后选择了跳河自杀……。

  应该说,青少年频繁自杀,凸显出了当前教育模式中的短板。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青少年往往从小就开始接受书面知识的灌输,应试教育成为常态。在这种教育模式下,缺少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那就是生命教育。从这个方面而言,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青少年们对于生命缺乏应有的认知和了解,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和敬畏生命。一旦遭遇挫折,往往不能坦然承担和面对,心理防线崩塌之后,可能就会选择走上不归路。

  然而,在西方国家,生命教育一直都被看成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内容。比如,在美国,生命教育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力求让学生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生命,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美国所有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成为必修课,为普及生命教育,甚至成立了各种专业协会。在我国,生命教育却捉襟见肘,我们往往只是强调学生们如何学习,如何提高成绩,而生命教育的课程设置却面临真空的尴尬。

  根本上而言,少女坠楼等自杀现象背后,与生命教育的匮乏具有一定关联。假如,这些具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都接受过生命教育,懂得如何感恩,如何享受生命的价值,可能就不会发生自杀悲剧。鉴于此,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中,有必要植入生命教育课程。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抑或是社会,都应该将生命教育灌输到青少年们的内心深处,引导他们尊重生命、关爱他人,避免自杀悲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