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国:户籍“松绑”还需配套制度跟进
近日,“广东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题座谈会在省政协机关召开,会议就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策建议等听取省直有关单位情况介绍。广东省公安厅负责人称,除广州、深圳两个特大城市的老人投靠子女有所控制外,广东其他各地直系亲属间相互投靠(夫妻投靠、子女投靠、老人投靠)将全面放开,随时办理。(5月26日《南方都市报》)
广东省的试点做法,无疑为打破户口捆绑制度,突破户口迁移壁垒,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毕竟,在户口固化的传统制度中,户口迁移一度成为令公众头痛的话题。现实中,曾经有太多的生产生活因素与户口息息相关,不管是医疗、教育,还是社会保障、福利等,都与户口绑架在了一起。
毋庸置疑,户籍对国人的影响作用,可想而知。广东省的做法,本质上就是探索户口迁移的新思路,摒弃之前户口僵化的传统,让户口成为激活公众流动的重要因素,为公众生产生活扫清户籍层面的障碍。户籍制度的破冰,并不是孤立的,需要其他相关因素的完善,将户籍制度改革推向纵深。肯定的说,在如此人性化的制度面前,公众必然会为之点赞,但制度改革背后的其他内容如何跟进,也需要进行部署和规划。
众所周知,户籍制度的“松绑”,肯定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毕竟,与户口绑定在一起的内容过于繁杂和庞大。一方面,户籍迁移政策实施,必然会引起人口迁移,尤其是对于城市而言,更会对公众产生吸附效应。在这方面,广东也专门规定少数几个大城市不在户籍改革范围之内,但是,广东的其他城市,必然会面临人口激增的压力,甚至对之前的社会秩序和环境带来压力。另一方面,人口的增多,会引发一系列问题,诸如就业、教育、医疗等等,都需要做到未雨绸缪,提前对这些现象做到研判和分析,并制定出配套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说到底,将户籍制度进行“松绑”,是便民利民之举,更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和步骤,值得各地相关部门借鉴和学习。但是,不能忘记,良性的户籍制度改革背后,还需要配套制度的及时跟进和补强。唯有如此,才能让公众得到最大的实惠,从而实现制度变革所追求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