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国:治理“广场舞”别总盯着中高考

12.06.2014  11:35

  这个月月初开始,因高考临近,为给考生提供一个安静的备考环境,福州各大公园叫停“广场舞”。而在前晚,高考结束刚过去一天,福州西湖公园晨曦广场,三四十名老人再次聚集于此,放着高音喇叭跳广场舞,此举被公园保安叫停。原因是,中考要来了。(6月11日《海峡都市报》)

  不管是高考,还是中考,“广场舞”总算没有之前那样的喧嚣声音了,考生们终于享受到了安静的环境。中高考固然重要,可是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也该对扰民的“广场舞”进行限制,不能任由其泛滥,对市民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诚然,中考、高考,事关考生的未来发展命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对“广场舞”采取限制约束的方式,应该予以肯定。不可否认,考生的权益应该受到保护,普通市民的合法权益也应该受到保护,尤其是在噪音污染方面,更应该予以坚决的治理和取缔。现实中,“广场舞”备受部分市民的喜爱,但也应该以公众权益为根本,不能图一时之快,而让噪音对其他市民的工作生活造成影响。

  不管是从媒体报道上,还是在周围现实中,“广场舞”所带来的噪音,都常常会对市民带来负面作用,令人痛苦不堪。于是,向“广场舞”泼粪、对“广场舞”施以高音喇叭回击等等,都成为了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在这种语境下,普通市民与“广场舞”爱好者之间,简直是水火不容的对立情绪。而且,对于城市管理部门而言,似乎也陷入了窘境中,很难在二者之间找到利益平衡点。

  其实,矛盾的对立和冲突,并非无法调和。相反,如果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理念,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完全可以不断孕育。比如,在“广场舞”现场,很多人都将音量调低,并放在胯间播放乐曲,不仅不会耽误跳舞,而且还不会影响到考生休息。所以,“广场舞”的背后,并没有太深的矛盾冲突,只不过在普通市民与“广场舞”爱好者之间缺少互谅互让精神,从而导致矛盾不断激化升级。

  坦白而言,中高考需要安静的环境,而日常生活同样需要如此。基于此,广大“广场舞”爱好者,不妨以中高考为契机,让乐曲的声贝低一些,给市民创造出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如此,既不耽误自己的自娱自乐,又不给他人造成影响,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