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国:驾照代扣亟需配套制度补强

14.04.2014  12:40

  前几天,北京市民李先生有些着急:因为几次不经意的交通违法,一个记分周期内,驾驶证的12分眼看就要被扣光。扣光后,不仅驾驶证无法使用,还要参加学习。怎么办?身边朋友给他出主意,找中介“铲分”,即通过中介使用非法手段替自己销分。(4月13日《光明日报》)

  现实中,用他人驾照代扣分数的现象屡见不鲜,除了通过中介方式外,亲朋好友同事之间,也常常互换驾照,相互“顶包”。肯定的说,代扣现象的出现,还是交通违法司机欲以较小的付出,来兑换更严重的法律惩罚。但是,如此一来,交通安全层面的法律规定,就很难产生实质性作用。

  试想,通过他人分数的“勾兑”,交通违法司机的违法行为就会被“稀释”,无法以较重的惩罚和约束对其予以警醒。另外,按照《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的对象是实施了违法行为的行政相对人,就是常说的“责任自负”。如果通过“买分”、“借分”手段,则违背了《行政处罚法》中的公平原则,与法律本质相背离。

  从根本上而言,对交通违法司机进行扣分,目的就是以严格的管理手段,来减少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对司机产生警醒和提示。也就是说,扣分也好,罚款也罢,其目的都是为了避免司机再犯类似错误,从而构建起健康有序的交通环境。但是,如果“分数借用”成为交通违法司机规避法律的手段,则无形中助长了司机们的侥幸心理,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由此,亟需通过合理方法和措施,对驾照代扣行为进行有力规避和约束,堵住“分数顶包”频现的漏洞。在这方面,有必要逐步构建起社会信用体系,一旦发现驾照代扣的行为人,就将其纳入到信用“黑名单”中,对其日后工作生活产生影响。同时,相关部门还需加大监控器材的更新换代,避免取证过程中出现瑕疵和模糊,真正实现既拍车牌、又照司机的目的。对于执法工作人员,也有必要进行严格的约束和管理,防止他们在执法过程中出现“故意”或者“过失”。

  正是由于管理手段的不到位,管理方式的不周全,导致了驾照代扣现象的频现。所以,唯有管理跟进,制度补位,方式创新,从各个方面进行“转型升级”,才能找准驾照代扣现象频发的源头,进而进行精确打击和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