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新房建成 山上居民下迁 有利于庐山的保护

25.10.2013  12:10

    23日,位于九江市庐山大道中段的庐山新城大门口,电子显示屏上打着“欢迎入住庐山新城”的字样,小区保安也开始在门口值勤。从9月初开始,庐山管理局就紧锣密鼓地启动了居民下迁政策宣传工作,这意味着,经过5年的建设,庐山新城已基本建成。下山,到山下生活,对庐山山民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件遥远的事情。

位于庐山脚下的庐山新城

    购买庐山新城住房 坚持自愿和自住原则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庐山的居民居住条件比较差,住房面积很小,多年未实现房改。为此,庐山通过异地房改的方式,吸引居民下迁到山下的庐山新城居住,下迁的居民借此享受国家的房改政策,改善居住条件。

    庐山新城于2008年9月动工建设,新城位于九江城区东南面,占地面积1693.8亩。距九江城区约3.5公里,距庐山北山公路入口约4公里,襟江带湖,环境优雅,交通便利。工程分二期完成,一期1100余套住宅房目前已经完工,正在迎接下山的山民。此前,行政中心大楼等也都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根据《庐山管理局房改出售庐山新城住房实施办法》,凡是退出庐山上公房,在庐山新城安置的职工和居民,均可申请对庐山新城安置房按房改政策购买。山上公房指由房屋管理单位确认,由职工或居民租赁居住的成套公房,及职工以集资建房名义建设居住的成套公房。职工和居民在庐山新城购买住房,每户只能享受一次,并坚持自愿购买和自住的原则。

    为鼓励山民下迁,实现保护遗产、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协调发展,庐山管理局决定对退出山上住房的职工和居民,采取发放资源保护补贴、发放租房过渡费、发放搬家补助费等方式,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将视房源情况,根据职工需求,适时启动庐山新城二期建设。

    此外,庐山新城内还建有30套廉租房,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

    职工和居民退出的山上公房,由庐山管理局房产部门统一接收,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处置。目前的想法是,腾出的别墅等公房,将被改造成旅游接待设施,以提高庐山核心景区的环境承载力,为游客提供宽松、舒适的环境。

    庐山将恢复历史真实性和完整性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庐山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庐山在资源管理、游客接待、居民生活和交通枢纽等诸多功能上相互干扰,密集的人口聚居和宾馆、饭店、商铺,使景区生态环境和资源不堪重负。

    2006年,九江市决定,按照“山上多做减法,山下多做加法”的总体思路,将庐山的管理机构、服务机构和部分与旅游无关的居民搬迁下山。根据《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6-2025)》,牯岭镇东谷位于庐山核心区,保留的大量别墅是庐山文化的重要代表。但如今,度假休闲的山林别墅成了拥挤不堪的杂居住宅,别墅及其周遭环境均被损坏。因此,尽快疏散东谷居民成为当务之急。而西谷因为居民经济来源在于风景区的服务行业,没有太多的谋生技能,与山下居民联系不紧密,不能立即迁出,只能“有机更新,分步实施”。到2020年,庐山将完全恢复其历史真实性和完整性。

    庐山人文特色能否保留

    自从2006年7月,庐山做出“居民下迁”的决定后,赞成和质疑两种声音就一直并存。赞成者认为,居民下迁,可有效解决庐山负荷过重的问题,有利于世界名山的可持续性发展;反对者认为,庐山最大的特色,就是山上有座城,1万多名庐山居民,构成了庐山最大的人文特色,这是世界上任何一座名山都不具备的。如果将居民迁下山,庐山就成了一座“空山”,那么庐山最大的人文特色也就不复存在了。

    采访中,也有许多人认为,对庐山可能成为“空山”的担心是多余的。事实上,庐山2006年7月对外宣布是将1.2万名居民全部搬迁下山,之后又称搬迁的是4000余名行政管理机构的干部职工,再之后就只称是搬迁“部分”居民了。在此次下迁政策宣传中,庐山管理局也强调了在庐山新城购买住房,坚持自愿购买和自住的原则,而非强制。而且还有大量的旅游从业人员和驻山单位人员仍会留在山上,因此,庐山部分居民下迁,并不会导致庐山成为一座“空山”,庐山的人文特色应该不会消失。(来源:信息日报 记者曹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