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拟出新规:每平米多花10元 建筑就能变“绿”

27.04.2015  15:56

  日前,南昌市公布《南昌市建筑市场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对民用建筑是否符合绿色建筑标准进行专项查验。不符合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的,不得出具竣工验收合格报告,不得交付使用。同时,南昌市要求,力争在2015年完成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20%以上。

  新政策的出现,将敦促着越来越多的开发商进入“绿色建筑”领域。那么,在南昌盖一栋绿色建筑要多花多少钱,多久能回本?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了解。(记者沈冠楠、见习记者黄之雯 文/图)

  绿色生态小区的外观

  小区机房内的地下水源热泵系统

   探“绿

   地热采暖 空调“靠边站

  万阿姨是南昌民丰路上某小区25栋的业主,2年前,她以8000余元/㎡的价格买了这栋打着“绿色建筑”招牌的三居室。

  记者23日在万阿姨家中看到,蒲公英暗纹的墙纸、橙色外墙的小阳台、洗浴间……看上去和普通的住宅没什么不同。不过,万阿姨告诉记者,这其中“别有玄机”。“你仔细看就会发现屋子里的窗户都是两层的隔热窗,外墙也加了8厘米的保护层,冷空气和热量都不易进入,可谓是冬暖夏凉。”万阿姨告诉记者。

  她还提到,自己家里并没有安装热水器,但却能享受24小时热水。即便是冬天,家里的地面温度可以达到16~20℃,空气温度可以达到23~27℃,空调都不用开。

  没有热水器,空调也少开,家里却“冬暖夏凉”,缘何如此神奇?在万阿姨所在小区的停车场一侧,记者目睹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小区地底下有一套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在机房内,记者见到数台黝黑发亮的机器和纵横交错的管道。“我们通过地源热泵抽取地下水,从地下水中提取热能量,用电将封闭的循环水加热,热水通过每家每户的管网不断循环。同时,地下水的温差也可以辅助调节室内温度,促成冬暖夏凉的小区环境。”该小区居委会书记熊辉向记者介绍说。

  同时,整个小区还是一个“雨水回收站”,一套雨水回收系统能够将“天水”进行生态过滤,用于小区景观补水、冲洗马路、洗车、绿化等。

  “正是因为节能、节水等因素,我们社区是江西省唯一的低碳环保社区,同时也是一个上了‘三星级’的绿色建筑小区。”对此,熊辉无比自豪地说。

  万阿姨的房子是典型的“绿色建筑”,而这一新型建筑类型今后在南昌有望得到推广。

  同时,记者24日从南昌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获悉,早在2014年,南昌就曾出台多个政策力推“绿色建筑”发展。“到2015年,南昌市要求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20%以上,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保障性住房和红谷滩新建(改建、扩建)建筑至少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南昌新建10万㎡以上的住宅小区同样必须至少‘绿色一星’。”市建委建筑节能与科技处副处长刘欣征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