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书香中国”,不能只在城市里香飘四溢

17.11.2015  18:42

  ●宛诗平

  当前,乡村与城市之间仍然存在着一条巨大的教育鸿沟,阅读资源上的差距无疑就是一个鲜明注脚。农村图书资料不足,一直制约着乡村孩子阅读水平的提高。有统计显示,占我国儿童人口半数的城镇儿童,拥有童书资源的88.9%,而另外一半的农村儿童,只拥有童书资源的11.1%。在一份调查中,有七成多乡村学生选择“很喜欢阅读”或“比较喜欢阅读”。

  确实,乡村孩子也需要通过阅读丰富的课外读物,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启迪智慧、涵养心灵,塑造人格、憧憬未来。但当城市老师在为学生家长列出一串长长的书单时,乡村教师却在苦口婆心劝说学生家长给孩子买一本课外读物;当城市学校图书馆里的藏书换了一批又一批时,乡村学校却苦于经费不足,图书室建设捉襟见肘,导致学校图书馆更新慢、书目陈旧,又欠缺专门教师管理,本来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主阵地,却成了令人尴尬的摆设。毫无疑问,一些农村学校已成为书香社会建设的低洼地带,农村学生陷入“阅读困境”的问题亟需引起重视。

  有人说,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样子。对于乡村学校的孩子而言,拥有属于自己的图书馆是他们的梦想。建设“书香中国”,不能只在城市里香飘四溢,更不能只重视城市学校的图书室建设。相比于城市,图书对于广大农村孩子更为迫切。对这些地方而言,书籍是跨越大山和城市之间天堑的桥梁,最能体现读书改变命运的真谛。不让农村学生陷入“阅读困境”,关乎教育均衡,更关乎教育公平。期待各级政府及文化教育等部门能把关切的目光更多投向广大农村,为乡村孩子们划定一个同等的起跑线,营造一个精彩的阅读世界,做到人人有书读,人人读好书,满足他们的阅读渴望,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用一本本优秀的图书,来点亮农村孩子的一盏盏心灯。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