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异地协会 做强物流产业

24.11.2014  20:06

——广昌县建设异地物流协会做法

  江西省广昌县是全国闻名的物流之乡,在全县24万人口中,有5.6万人在北京、上海、广州、无锡、苏州等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兴办了5000余家物流公司,形成了独特的县级物流“网络覆盖全国,物流通渠各地”的物流产业网络。2013年物流业为广昌县实现财政收入1.61亿元,预计今年可达1.8亿元,物流业已成为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广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在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同时,于2003年安排县委统战部、工商联牵头组建了广昌物流协会,并在上海、广州、无锡、深圳等城市组建了16个物流分会。通过物流协会的推动,广昌物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到多,从散到专,铸造了闻名全国的“广昌物流”金字招牌;通过物流协会的努力,积极争取扶持政策,整合资源,营造总部经济,促进了广昌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协会,促产业

  广昌物流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当初从业人员大多为一张桌子、一部电话的“夫妻档”,干的是最简单的货物中介,靠赚取信息差价盈利,也使一部分人富了起来,掘到了第一桶金。当国外第三方物流引进我国的九十年代初,勤劳聪明的广昌人,纷纷将中介作坊改为物流公司,从业人员也逐渐增多。至本世纪初,纯朴的广昌人,亲带亲、邻带邻、老乡带老乡,广昌物流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虽然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了,但是,在他们创业的道路上,仍然遇到很多困难。一是竞争力差。大多公司原始积累少,既无车辆,也无仓储,单打独斗,缺乏抱团,竞争力不强。在行业竞标中,失利较多。二是维权难。许多物流公司由于实力小,货物被骗取,运费结不回,或者被“罗汉”欺负,由于势单力薄也无法维权。有的人为此倾家荡产,血本无归。三是成长慢。由于同行相轻,各自为政,缺少交流学习的平台,学习物流新理论、新技术不够,不能为物流供应商提供专业的服务,从而断送了自己的业务。四是融资不易。许多公司由于资金缺乏,虽然中了标,但资金周转不灵,等米下锅,又缺少互助的平台,致使企业发展举步为艰。五是协调沟通不畅。由于缺少组织平台,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银行、企业与商家的沟通,形成“肠梗阻”,企业的想法无法让政府知道,政府的政策无法让企业掌握,造成互不理解。此外,有的企业由于缺少资质,只能为别人打下手;还有的企业为了竞争还不择手段;在外创业流动大军的党员也长期缺少组织温暖不能过上组织生活。鉴于此,广昌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在2003年出台的鼓励广昌物流业又快又好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加大物流协会及各地分会建设的力度,尽快组建集信息交流、权益维护,感情联络、合作投资,融资互动,促进地区间经济合作等功能的民间协会,营造一个有话可说,有苦可诉,有事可商,有难可帮的会员之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县委统战部、工商联等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按照成熟一个、成立一个,逐年在各大城市指导组建物流协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异地物流分会也像广昌物流一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

  二、建协会,促规范

  本着“商人办协会,企业家扛大旗”的原则,我们注重调动物流业从业人员办协会的积极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只是扮演了一个宣传者、引导者的“配角”,而主角让企业来担当。政府搭个台,企业唱大戏。组建异地物流协会的主要做法是:

  1、领导重视,政府支持。县委、县政府对物流业发展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每年都安排几批县领导带队,分赴各地调研,听取物流人士的呼声;每年都要召开1-2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物流工作,并出台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每年春节或清明节逢物流人士回乡较集中的日子,都要召开一次物流从业代表人士座谈会,共商物流发展大计,并听取各物流分会的工作开展情况,达成共促发展策略。党委政府对物流业及物流协会工作的重视,也无形中提升了物流人士对组建物流协会的热情。在组建异地物流协会时,政府更是予以鼓励和支持,每成立一个异地协会,政府都拨给2万元的开办经费。

  2、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在组建异地物流协会的过程中,我们没有遍地开花,而是在广昌人扎堆的长三角中心城市上海、珠三角中心城市广州成立物流协会,建立示范。通过示范的作用,让广昌物流人充分感受到了“娘家”的温暖及巨大的作用。然后,有深圳、无锡、苏州、杭州、北京等城市的广昌物流人自觉要成立物流协会。会员入会,由过去的动员入会,变为我要入会。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步骤,从2003年至今共在异地成立了16个物流分会,正在筹建的有6个。

  3、加强指导,建立规范。每当有异地物流协会要组建,县里都会派出由统战、工商联、非公党工委、民政局等单位组成的指导小组前往调研,指导分会筹建工作。明确告知筹建流程、审批事项、章程的起草及成立大会应注意事项,从而使每个分会的成立都顺顺当当,成立大会都简朴而成功。为规范分会的职能,指导小组都会指导其健全制度,规范行为,让协会真正办成互通信息的中心、抱团合作的中心、维权服务的中心,把协会真正办成为会员之家。坚决杜绝成立时热热闹闹,成立后冷冷清清的现象。

  4、强筋健骨,配强班子。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组建异地协会分会时,我们十分注重物色会长及组成人员人选。其人选必须思想纯正,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并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实力,热心公益,富有爱心,热心为会员办实事、办好事。同时更注重在外地创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党员中物色会长及组成人员人选。组成人员人选一般由筹备领导小组提出,经指导小组考察后,再由物流协会党委研究确定候选人,交成立大会选举产生。由于把关严格,选配的会长及组成人员都有较好的口碑,并发挥了良好的职能作用,从而使异地物流协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5、建立协会,带动党建。在5万多的物流大军,有200多名党员。过去,由于他们长期流动在外,四海为家,使得这部分党员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形成党员教育管理的“真空带”;同时,在外创业人员中的政治素质好,发展能力强,思想觉悟高的优秀企业家一心想向党组织靠拢,但找不到党组织,成为“入党难”。针对这些情况,县委明确指示:建协会,促党建,固基层;先建协会,后建支部,协会支部同步建设。按照这指示,我们做到分会建到哪里,党支部也建到哪里,党建工作做到哪里,实现协会建设、党支部建设“双丰收”。如:无锡广昌物流分会党支部,不仅狠抓党员思想教育工作,在近三年还发展了9名党员。

  三、工作成效

  通过组建异地物流协会,既推动了广昌物流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广昌物流经济的振兴,其作用绝不可低估。一是政企沟通有了“桥梁”。会员想说的话,想提的建议可通过协会向政府倾述;政府的优惠政策、发展要求可通过协会向会员传达,从而增进了企业与政府相互了解和信任。二是同行交流有了“俱乐部”。同行不说外行话,相同的人可常聚在一起交流思想,交流友谊,交流信息,交流技术,互相促进。三是维权有了“主心骨”。过去维权势单力薄,现在可以通过协会组织及协会聘请的法律专家,维权变得轻松,深得会员赞许。四是投资兴业有了“智囊团”。过去经商许多人缺少咨询,盲目乱投,带来潜在风险,现在可找“娘家人”去咨询、论证,做到去伪存真,胸有成竹。五是抱团作战有了“聚宝盆”。针对一些大型物流供应商,可实现强强联手,协调作战,提升竞争力。在国内500强中,有80%的公司业务与“广昌物流”相关。目前,年利润在500万元的广昌物流公司达300余家,企业实力迅速增长。六是“走出家乡,放大家乡”和“走回家乡,回报家乡”有了“桥头堡”。通过异地协会的平台,使初出创业人员可通过协会了解所在城市、所从事的行业,做到举步为轻。每年有400-600人充实到物流队伍中;使成功人士想返回家乡创办实体,了解到信息,掌握到政策,做到多头并进。近十年来物流人士返回投资工业企业资金达10余亿元。七是提升“广昌物流”品牌有了“宣传部”。近年来,由于各地物流分会与全国物流与采购联会及相关部门组织的交往日益增多,他们走到哪里,就让“广昌物流”宣传到那里,使“广昌物流”知名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响,为广昌物流做强做大,制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总之,协会的建设助推了广昌物流的发展,广昌物流的发展助推了广昌经济的振兴。同时,为探索新时期的统战工作,做好经济统战工作寻找到了一条新路子。(广昌县工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