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建设规划局定点帮扶瑞昌上畈村纪实

24.11.2014  09:44
一条笔直的水泥路直通家门口,一拧龙头即来的自来水,村里的小道旁亮起了路灯,学生们用上了新厕所……仅仅4年间,瑞昌市南阳乡上畈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路也修好了,有新铺的道路保出行,我们奔好日子的信心更足了。”一村民笑呵呵地说。“衙斋卧听萧萧竹,一枝一叶总关情。”4年来,市建设规划局的干部和扶贫工作队队员心系定点扶贫村,将村民群众冷暖时刻记在心间,多次组织开展“献爱心”活动,把党的温暖用真情行动送到了贫困村民心中。在扶贫攻坚中,从修路到改水改厕,从救助贫困学生到帮扶贫困户,从送温暖到产业扶贫,到处都留下了建设规划人情系帮扶村父老乡亲的身影。市建设规划局获得市委市政府2013年度“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市建设规划局扶贫工作队获市委组织部2013年度“扶贫先进工作队”。

扶贫攻坚  基础先行

上畈村地处瑞昌市南阳乡中部,是卓岭上和罗城山两山夹一畈的地势。距瑞昌市约20公里,全村有13个自然村,耕地面积1971亩,人口2188人,主要以种植山药、玉米、水稻、油菜等作物为生。全村贫困人口928人,享受低保的有26户63人,200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100元。村内基础设施很差,卓岭上4个组非常缺水,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罗城山5个组道路崎岖泥泞,农副产品只能低价出售;上畈至上邹大片水田常年积水,排灌失灵,产量很低。

面对上畈村的这一落后现状,按照市委  、市政府关于包村帮扶工作的要求,由市建设规划局定点扶贫该村。扶贫攻坚,基础先行。市建设规划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帮扶工作队专一帮扶,抽调两名干部专门负责帮扶日常工作。由局长亲自带队深入村内入户走访调研,他提出“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完善基础设施,特别是要优先解决村民群众饮水、交通和脱贫致富等问题!”扶贫工作队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点,大手笔、大投入,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此为改变山村面貌夯实基础。

自开展帮扶工作以来,该局利用建设系统自身优势,充分发挥人力、物力、智力等方面的专业技术特长,准确把握关键环节,形成帮扶工作合力,仅2013年合计帮扶资金就达147万多多万元,与上畈村干部群众同心共筑“美丽乡村梦”。2013年,市规划设计院对《南阳乡的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在规划设计中更加突出产业规划、乡村旅游规划,为上畈村的发展起到了科学指导作用;市建筑设计院义务为南阳乡政府设计“便民服务中心”,多次派设计师赴南阳乡开展实地调查,克服无启动资金,设计人员紧张等困难,目前完成初步设计成果;市政设施管理局为南阳乡集镇建设装上60盏路灯,为他们点亮了幸福梦。该局发挥行业资源优势,全力做好资金筹措工作,先后为该村争取到近90万元资金用于该村修建道路、危房改造、改水改厕、安装路灯等新农村建设。

情牵群众  结对帮扶

2013年,为该局深入落实全市定点扶贫单位在贫困村开展“三个一”(即读不起书、治不起病、住破烂房各一户家庭)主题活动,该局严格按程序入户实地调查,走访周围村民,公示公告,对帮扶对象进行了选定,并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展开了一系列帮扶工作。上畈村九组邹盟同学父亲病故,母亲外嫁,爷爷中风失去劳动能力,得知情况后,该局帮助邹盟解决上学资金1000元;十四组村民徐水明长年居住危房,该局给予危房改造资金10000元;七组王能海患肝癌三年,困借款治病,负债累累,该局给予2000元慰问金。

2014年,深入开展“精确到户”主题帮扶活动,组织局处级领导、局机关科级干部以及局属单位分别与26户“特困户”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帮扶资金每户2000元共计5.2万元,力争帮助解决部分家庭突出困难问题,以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截至9月上旬已完成对8户“特困户”共计1.6万元的帮扶工作。为解决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有困难的状况,该局已对5名考上大学的特困户子女每人5000元共计2.5万元助学金的发放工作。

扶贫给钱容易,建基础设施见效也快,但如何培养造血功能,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建设规划局考虑最多的问题。他们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积极对村民进行产业扶贫。该局在6月已拨付筹措的1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为上畈村启动了300亩“油茶树”开发种植项目,现已完成选址,正土地平整,目前此项工作正逐步推进中。

瑞昌市南阳乡上畈村村支书徐勋林说:“市建设规划局对我们村的扶贫是真扶贫,不玩假,不走过场,他们千方百计为我们争资金、上项目、找出路,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们村奔小康的日子必将指日可待了。”

四年的心血、四年的汗水、四年的成果,充分表明了市建设规划局真情帮扶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决心,正是在这样一种决心的感召下,让一座贫穷的山村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