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企合作建设“颐养之家” 新余模式破解资金短缺难题

06.01.2014  20:11

核心提示

红烧肉、青菜、米饭、白粥……十几个老人坐在一起,一边吃着热饭热菜,一边乐呵呵地交谈着。这样温馨的画面在新余市许多农村“颐养之家”试点地都能见到,成为村民们赞不绝口的养老服务新模式。

2013年,我国迎来了老年人口增加和劳动力年龄人口减少的历史拐点,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两亿,而农村空巢老人总数已近5000万,“空心化”导致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破解这一困局,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为满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江西计划在全省100至200个村开展农村老年人“颐养之家”建设试点工作,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建设农村老年人“颐养之家”1700个以上。

颐养之家”暖意浓

2013年12月26日,新余市高新区马洪办事处蓝岭村委会。

一群老人坐在村委会院子里晒着太阳,一群老人在房间里围炉而坐,拉着家常。

12时,午饭开始。院子里热闹起来,老人们陆续起身,拿着碗筷走进厨房,排队打饭菜。

厨房的墙上贴着“老人用膳食谱安排表”,周一到周日的一日三餐都安排好了,且每天不同。当天是周四,早餐是稀饭、包子,中餐有猪脚、包菜、汤,晚餐有豆腐炒肉、素菜。

打好饭后,老人或留在食堂、或端着碗坐在太阳下、或进屋子围着火炉而坐,边聊边吃。冬日下的蓝岭村委会“颐养之家”里,充满暖意。

蓝岭村村支书周忠义称,每个试点的“颐养之家”都配备了一名厨师。

63岁的本村村民华世根陪伴着这群老人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他跟老伴一起,负责着老人们的饮食起居、一日三餐。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是他们的日常工作。“这里周一到周日饭菜不重样,一荤一素。鸡、鱼、肉等变着花样给他们做,老人们顿顿都有肉吃,在这里他们过得很开心。

大家能一起,而且不用动手就能吃到热饭热菜,这样的幸福生活,缘于江西启动的“农村老年人‘颐养之家’建设试点”。

试点全面启动

2013年,全国老年人口总量超过两亿,而根据当年9月份民政部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其中农村留守老人数量已近5000万,但农村养老服务却普遍存在着缺乏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失能无靠等突出问题。

为解决农村老年人,特别是解决留守、独居老人的养老问题,2013年7月16日,江西省民政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村老年人颐养之家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江西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副处长未小刚称,建设农村老年人“颐养之家”,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就餐、文化娱乐等照料服务的公益性活动场所,既符合农村老年人“不愿离土、不愿离家”的生活习惯,又可有效化解其因经济承受能力偏低造成养老难的问题,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情感交流、精神慰藉等需求。

颐养之家”的建设按照“村级主办、政府支持、自主管理、互助服务”等原则,以自然村为单位,选择老年人口相对较多、居住相对集中、交通相对便利、集体经济相对较好、群众相对热心的村进行试点。试点内容即“搭建一个服务平台、形成一个筹资渠道、配置一批设施设备、打造一块种养基地、组建一支服务队伍、完善一套管理制度”。

据未小刚介绍,进入农村老年人“颐养之家”,坚持本人自愿的原则,按长期吃住、只住不吃、只吃不住、只活动不吃住等进行分类管理,以满足老年人就餐、文化娱乐、休息住宿等基本需求为阶段目标,逐步向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需求延伸。实行进入“颐养之家”的老人(以下简称“入家”老人)之间相互服务,年轻的照顾年长的,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弱的,因地制宜开展文体娱乐、康复健身等活动,形成互帮互助、互谅互让、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老年人互助集体。

【1】 【2】 【3】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