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开云:拉长春节假期不能解决春运难

16.03.2015  13:20

  全国人大代表、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14日表示:解决春运的难题,关键还是把春节假期时间拉长。2015年春节许多央企放假12天甚至15天,交通压力大的问题就好多了。(3月15日《南方都市报》)

  拉长春节假期,对缓解春运难有作用,但不能解决春运难。第一,春节假期不太可能拉长;第二,调结构才是解决春运难的治本之策。

  延长春节假期喊了很多年,有的人大代表已经连续提了多年建议,甚至对于广大民众提出延长1天春节假期的诉求,目前尚未得到官方回应,更遑论延长到12天甚至15天?

  众所周知,春运难,难在“一票难求”。不解决“一票难求”,春运难始终是难题。而“一票难求”之根源,当然是运力不足。但是,单纯增加运力也不是办法,因为春运只有短短40天左右,春运高峰时段客流量超过平日客流的40%以上,如果按照春运流量规划建设交通基础设施,肯定会造成运能的大量闲置和浪费。解决“一票难求”,只能靠调整结构。

  首先要调整运力结构,切实提升春运整体运行效率。调整运力结构,目前有两条主要途径:第一,充分运用现有运力,既充分发挥铁路和民航“运量大、速度快”的长途运输优势,又充分发挥公路“广覆盖、微循环”的中短途运输以及“机动灵活、穿针引线”的集疏运优势,还要增强各种运输方式间的协调性和互补性,推动形成干支衔接顺畅、运行协调高效的综合运输组织体系。第二,增加票价低廉的普通列车。近年来,我国增长较快的是高铁和动车,线路普遍是发达城市至发达城市;而普通列车却未增加多少,这与春运人群从发达地区到边远地区的特点并不相符。只有增加票价低廉的普通列车,才能满足众多打工者的春运需求。

  除了调整运力结构,还要调整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每年春运,最大的客流都是民工流。而大量民工潮汐式流动的根源,就是产业结构、城乡二元体制、区域结构的束缚。如果农村产业发达,农民可以就近就地就业;如果城乡一体化,农民工能真正融入城市成为市民;如果区域发展比较平衡,谁愿意舍近求远、背井离乡?大量的农民工不用远走他乡挣钱养家,春运客流必将最大限度地减少。

  春运难,难在诸多结构不合理、不科学。解决春运难,拉长春节假期只能治标,唯有调结构才能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