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网络管理新时代
●周岐清
如何借助高科技手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摆在农村基层乡镇党委、政府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近期,玉山县政协就下镇镇利用网络平台,创新社会管理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调研组认为,该镇把握时代脉搏,回应群众关切,正式启动实施的“智慧下镇”达到了“干部省心、群众方便、社会和谐”的目的,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下镇模式”,值得在全县推广。
一、顺民意,建平台,开启了网络管理新时代
当前,社会变革日新月异,阶层分化,利益多元,网络管理呼之欲出。下镇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的决定精神,站在中央提出“三个最大限度”(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要求的高度,多管齐下,组合出拳。
突出一个“快”字,向网络要效率。镇党委、政府高位推动,把建设“智慧下镇”作为2015年的“一号工程”来抓,整合公安、电信等方面资源,利用3个多月时间,投资百余万元开通了以“智慧下镇”为核心的“智慧中心、智慧政务、智慧商务、智慧民生”四大网络平台,把不同人群、不同区域纳入不同网络管理平台,形成了“资源信息共享、服务运行分流”的机制,从而达到最直接、最有效、最广泛的沟通民意、了解民情、解除民忧的目的。
突出一个“准”字,向网络要民意。以村居为区域,以辖区村居民为管理对象,按照“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工作理念,通过“智慧下镇”这一网络平台,把“六位一体”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打通了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下镇中学副校长占丰忠说,“智慧下镇”给学校带来了崭新变化,“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突出一个“高”字,向网络要水平。规划高起点,把“智慧下镇”纳入到全省视野去规划;服务高标准,对接到呼救信号的,要求第一时间介入,不能有拖沓、有延误和有投诉发生;管理高要求,对分配员、志愿者制定了工作细则和考核目标,实行末位淘汰。现如今,这样的智能生活场景,在下镇镇已渐成为现实。群众可以随时随地免费用WIFI;家长在家就能掌握孩子到、离校信息;农产品可以直接拿到线上购销中心去卖;老人有事可以用“呼援通”直接联系志愿者……
二、解民忧,用网络,构建了社会和谐大屏障
下镇镇地处两省交界,域广人多,是治安形势比较复杂、文化底蕴相对厚重的大乡镇。人口流动密,突发事件多,干部人手少,社会管理难度大。为了提升群众的安全感,下镇镇从有限的财力中挤出专项资金,在全镇范围内的每个行政村进出主要交通干道和人流、车流量大的十字路口以及重要场所,新建一套视频监控系统和43个监控摄像头,连接至当地派出所和相关部门及人群,并入全县天网工程,实现24小时不间断图像传输监控。
这一做法起到了三个作用:一是为干群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保障。24小时不间断图像传输监控,解除了因治安盲区而造成失窃又无法破案的苦恼,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为预防犯罪、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为校园安全提供了保障。下镇中学从去年底开通“人人通”以后,为学生免费办理了电子学生证,学生进出校门时家长、班主任可以第一时间接到到、离校信息,一改过去因学生擅自外出而失去监控、埋下安全隐患的现象;三是为公共场所安全提供了保障。对影剧院、菜市场等重要公共场所安装监控设施,不仅有利于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和合法交易,还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维稳信息,及时进行处置。
三、帮民需,创机制,促进了便民服务智能化
以智能、民生、服务为理念,通过整合村居管理和服务运行的关键信息,探索社会管理、社区服务、惠民兴业的新途径,是“智慧下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县政协了解到,该镇抓住问题导向,从群众的需求出发,不断创新机制,便民服务呈现出三大智能:一是居家养老服务智能化。该镇通过建立“智能化呼叫服务和支援中心”,为275位分散供养五保老人和25位留守老人办理了“呼援通”,政府每人每年贴补基本费260元,对18位志愿服务者给予每人每月59元的话费套餐补助,从而保证了该项工作的落实,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在此基础上,该镇还为25位留守老人装上了视频监控,在外务工的子女可以通过视频监控了解掌握父母的生活状态,不再为老人小孩的衣食住行而担心发愁,这项工程目前正在向所有留守老人延伸;二是资源信息共享服务智能化。该镇通过建起赛头等5个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采取网购代理、产品推介、现场观摩等形式,激发农民主动融入电商新时代。目前已有600多人次网购爱好者在这个中心接受了专业培训,仅代销铁皮石斛每月就达50多万元营业额;同时该镇还与国土、卫生、人口等多部门联合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一方面降低了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干部便民服务智能化。该镇通过“干群通”项目,把政策咨询、科技传播、党员教育、民意民情反映等纳入到移动办公一体化平台,既拉近了干群距离,又增加了办事透明度。到目前为止,该镇已有18名党员干部、大学生村官加入了志愿服务行列,与300位居家养老对象结成了“1+N”的帮扶对子,提供服务500多人次。 (作者系玉山县政协主席)